第886章 燕山雪,燕山血(三十七)(第2/5页)
衔倒不算罕见,但是基本都是无实权的虚衔,方便这些僧官进宫和辽主讲经说法而已。可是若有和尚身负功臣号、加开府仪同三司、实封国公,这就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了些纵观二千年帝王将相的家谱,以和尚身份刷出了这些成就,身后一度配享太庙的猛人,也只有明成祖朱棣的那个和尚谋士、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人而已。
这个国师普风,到底在北辽这残破局面下混出了什么功绩,让耶律淳和萧普贤女不惜开出这样大的条件来拉拢他?
至少在这支先锋军马当中,不论军将还是士兵,看着国师普风的那张蛇脸,都是一派虔敬崇信到了极处的眼神。
而负责带兵的那些军将,则一脸崇敬地围绕在国师普风的身边,敬聆这位佛门大德训话:
“诸位将军想来也知道了,此番入寇的南人兵马中颇有一些精通异术的妖道在。诸位将军与麾下健儿,虽然是海东青一般的好汉子,但终究是血肉之躯,对上那些精通术法之人,难免要吃些小亏。贫僧既然领了大石林牙将令,有些话当讲还是要讲的。”
这些辽国军将,到了契丹末世,愚忠的憨人不是没有,但更多的还是见惯了耶律延禧秉国这些年来的政斗乱象的乖猾角色,知道乱世之中只有掌兵才是求存之道。此刻这位头衔好长一串、在耶律淳登基上也出了不少力的国师既然开口,那就是要接收这一千兵马的意思。
大家虽然不敢和国师顶牛,但是想让这些小军头吐实了口风投靠过来,也要看这位国师老爷开不开得出足够的价码。
当下就有个耶律家远支出身的军将搓了搓手道:“国师明鉴,您老人家是总领前锋军务的大将,自然是俺们头上的该管相公。但小将们也有几句下情容禀:不是俺们硬顶着大石林牙的将令不遵,实在是末将们的兵,都是临时凑出来的,其中多是燕京城里的恶少游侠儿,这些熊兵,打顺风仗说不定还算是得力,但真要打起硬仗,没有末将等临阵弹压实在是不成。若是国师有甚大神通,便在阵前敌住了那些南朝来的道士,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