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8章 风起萍末乱天常(六)(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军年轻士兵们带着三分进取、七分乐观的私语,却和老种军议上的气氛截然不同。

    能响应老种召集的这些军中重将,除了他的胞弟、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外,地位最高的便是熙河路经略使姚古。

    似姚古这般的将门家主,本不该存在于赵官家们的制度设计中。若不是赵宋与西夏持续近百年的战争,让关西诸路长期处于战时体制,如西军将门这样的武人集团也很难一步步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虽然在仁宗到哲宗的漫长岁月里,关西军政大权还是由范仲淹、王韶这些文臣所执掌,但这些高级将门经过数代经营,都已经变成了尾大难掉的利益集团,在自己辖地里甚至隐隐有了一丝唐时藩镇气象。

    对着西军这些将主们,就算是做到了一州观察使、在雄州经营十余年的和诜,也只能是腆着脸,拿父辈曾在狄青狄武襄帐下效力的香火情来套近乎。

    但西军这种几代浸润下来的将门团体,一向极其看重论资排辈。和诜虽然是雄州的地头蛇,然而他一介右武大夫、相州观察使,在挂着保静军节度使的老种面前固然要避道,就连小种和姚古也都做到了一路经略使,地位远远在他之上,能敬陪末座都算是西军的大佬们很给他面子了。

    虽然自老种以下,堂上人人都是独领一军的重将,放到唐末五代足可以开府建牙的。但雄州城里名义上还是童贯这个宣抚使为主帅,最好的地方自然也都被宣抚制置使司占了去。老种这行辕所在,也只是在雄州城里临时征用的僧房,虽然这禅院颇有几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闹中取静之妙,可是比起童贯大摇大摆住进的雄州府衙,可就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了。

    然而这小小的禅房之内,弯着腰板、须皆白的这么一个猫冬老头子,却是让童贯提防了数十年、针对了数十年,却依然奈何不得的西军领袖。

    尽管这位保静军节度使、陕西五路都统制、泾源军经略使,如今看起来,身上连骨头带筋肉,加起来都没有御寒的裘衣重了。但在堂上诸人眼里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