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秘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四一七章 破了反而更值钱(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元琪小心翼翼地说:“我出得起的,就是四十五万美金了。”

    宋晶反而劝他:“老人家,这是一方破砚啊!要不是我爷爷的遗物,我白送您都行。”

    宋元琪展开一脸皱纹笑了:“有你这样的孙子,少爷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他从包里摸出两张支票,放在桌上:“不管怎样,这支票你收下吧。”

    宋晶说什么也不要,他看看墙上的挂钟:“哟,宋爷爷,对不起了,我还有个会。本来想留您吃顿便饭,这……”

    宋元琪赶紧站起来:“你忙你的,我明天再来。”宋晶拿起公文包说道:“呀,不巧。我明天也很忙。这样吧,您后天来玩,好吗?”

    宋元琪回了宾馆,老老实实地等到两天后,才去找宋晶。

    他按了半天门铃,防盗门上的小窗口开了,宋晶没好气地递给他一张纸片:“您这老人家,年纪大把了,居然用计骗我的砚!”

    宋元琪一头雾水:“这,这话从何说起?”

    宋晶冷冷地说:“我爷爷从来就没有提起过您。您急着买砚,就让我怀疑。前天,我拿着它去找专家鉴定了,它的价值远远不止四十五万美元。这是鉴定书的复印件,您好生看看吧。”

    宋元琪接过纸条,宋晶就砰地一声关上了小窗口。

    鉴定书的复印件这样写着:“这方元明之际的端石抄手砚,块头较大,相当于现代规格的11寸以上,且较为完美。

    这墨堂中心很深的凹陷,是历经古人磨墨形成,在欲穿未穿之时,被后人碰穿的。

    所以,总体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方古人磨穿砚堂的古砚。

    这方伤残古砚,具备了一种罕见的收藏价值。”

    看完后,宋元琪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

    这故事或许有点传奇色彩。

    不过这端砚却是货真价实的,而那份鉴定书,张天元也曾见过。

    只可惜那破了底的伤残端砚,他却一直都没能找到。

    直到今天。

    在这个不起眼的跳蚤市场上,发现了这有趣的东西。

    这可是四十五万美金都不卖的好玩意儿啊。

    张天元曾跟几个行内的朋友一起讨论过,觉得这东西要是真得存世,那么少说也得四百多万美金,而不是四十五万美金。

    这真得是无巧不成书啊,不知道这砚台,怎么就到了英国伦敦。

    暗暗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张天元看向那摊主道:“老板,你这些砚台怎么卖?”

    他相信对方就算再蠢,也知道这是砚台。

    不然的话不会冒然拿出来卖的。

    不过知不知道是端砚,那就两说了。

    反正在他看来,对方估计多半是不知道的。

    如果知道,就不可能会随随便便把这二十多块上好的端砚随意摆放在那里了。

    摊主笑了笑道:“呵呵,这位先生果然有眼光,知道这些是砚台。

    许多人路过我的摊位,看了这些东西,竟然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说句实话,我也是上了网查过之后才知道,这是砚台的,应该是过去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用的工具吧。”

    张天元笑了笑,心下已经明了。

    这摊主对砚台的了解,也就止于此了,既然这样,那这价格,他肯定不会给开得太高的。

    能便宜买的时候非要开高价,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反正他是不会那么做的。

    这生意应该问题不大了,但他并不着急。

    他怕自己着急购买会引起对方的注意。

    这些商人可都是狡猾得很,就算不懂,但看到你着急的样子,就会抬价的。

    正好,他也很想知道这些砚台是从哪儿弄来的,说不定他也有机会去多弄一些。

    反正现在端砚在国内收藏市场上的地位,可是一点都不比翡翠低的。

    说是疯狂的石头,那绝对一点不错。

    “能告诉我,这些砚台你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吗?”

    张天元笑着问道:“我也就是好奇,随便问问,如果不方便说的话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的。”

    摊主直接说道:“这是我那个脚盆父亲分给我的遗产。

    听他说,曾经去过中国,那是八十年代的时候,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段,让张天元联想到了脚盆人疯狂购买国内端砚的事情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