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年,叔父忽感身体不适。
弥留之际,他告诉侄儿:‘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画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一篇报告,希望馆方立刻撤下那幅杀人的油画,让它以后不再害人。
博物馆馆长却认为这幅叫做《春天里的耶稣》的画是“镇馆之宝”,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深得观众喜爱。
所以,他拒绝了身份卑微的清洁工的建议。
追查元凶日采科夫决定自己解开这个谜。
他在博物馆的资料室看到此画的档案。
原来,这幅画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创作于1764年春天。
1947年,画主人将它无偿地献给国家博物馆,从1953年开始,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展出。
由于这幅画的主人奥尔洛夫家族在罗曼诺夫王朝地位显赫,而且这个家族的几次兴衰都与王朝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画又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赐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就画作的艺术成就而言,这是一幅超凡绝世的珍品。
日采科夫还发现档案里有一封信。
写信人是这幅画的捐赠者,名字叫做斯维尔德·米伊·奥尔洛夫。
信中回答了博物馆馆长关于这幅画是否曾有过什么‘灵异现象’的提问。
斯维尔德回信很简单:‘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了近200年,是家族的传家宝。’
日采科夫设法找到了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向他讲述了家族的历史。
1762年,斯维尔德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
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下令在‘七年战争’中胜利在望的沙俄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