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秘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七六三章 八仙宫文物市场(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是依靠文物市场的信息失衡来维系的,许多从盗墓者手中收购的文物实际价值要比收购价高出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而文物市场的文物贩虽然具备很专业的文物鉴别力,却没有自己出货线路和市场大买家的信息,同样必须依赖他们上游的交易商来完成第三级交易。

    因为每个环节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利润空间,一些“吃水”过深的上家经常会和下家反目成仇,暴利刺激下的“黑吃黑”经常发生。

    有件事在圈内流传得很血腥:一个阳城的盗墓户王某以50元价格把他盗得的一块年代久远的铜块卖给了文物商孙某。

    十来天后,就有传言说他卖出的那个看上去像块铜砖头的东西其实是古代造钱的模具“钱范”,并且是新莽时代的“饼货泉铜范母”,属极品,道上已经有人开出330万元价格。

    王连夜赶去古城向孙某索要此物,在横遭拒绝后气急败坏将孙家满门灭口。

    事实上,一些官方文物部门也是盗墓文物的购买者之一。

    尽管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出土文物必须无条件上缴国家。

    “全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着馆藏品严重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必须要花钱买文物,那你就没办法去管卖文物的人到底是不是盗墓贼,文物的来路是不是正当。”

    张天元认识的一个熟人,是陕州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说起这个事儿,他也很无奈啊:“你不买的话,谁会把东西交给你?”

    通过这位朋友,张天元还看到了一份《开馆十年文物征集统计表》,陕州“省博”从1991年6月到2001年5月10年间用于征集文物的所有经费仅为“万元”。

    而张天元了解到,陕州一家私人文物商一年的文物征集费就是3个亿。

    与地下文物交易链相比,官方征集显得毫无竞争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好东西都到了私人手里,而官方却得不到的根本原因了。

    没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