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这样陕西路的总兵力就达六万人,不怕西夏突然发难。”
“不过李延庆太年轻了一点,让他独自掌京兆四万军,朕有点担心不放心啊!”
高俅心中一跳,什么意思?难道官家是打算换将吗?那可糟糕了。
赵佶意味深长地看了高俅一眼,这混蛋以为自己不明白他的企图吗?无非是想把京兆军变成他的势力范围。
“朕的意思是,最好再安排一个监军。”
高俅顿时松了口气,原来不是担心李延庆的能力,而是不放心他,派监军也是惯例,兵力超过三万就必须派监军,就算官家忘记,作为枢密使,高俅也会提出此事,更不用说此时官家主动提出来,高俅连忙道:“陛下英明!”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淡淡道:“朕记得京兆留守是康王吧!”
“正是康王殿下!”高俅心中忐忑起来。
“就让康王实任吧!”
高俅心中一阵叹息,这样一来,太子的地位又不安稳了。
陕西路有好几处银矿坑,其中最大的银矿坑位于商州,泾川银矿只能算一个小型矿坑,每月可炼粗银五千斤,精炼可得银锭三万两左右,按照市价折合六万贯钱,李延庆打这个银矿的主意,就是因为这座银矿的产出正好够他养军,而且这座银矿属于军方,划给京兆军也是天经地义。
但李延庆却没有想到,他这个请求却惹出了事端,不仅天子批准他的长训乡兵人数可达两万,而且还把康王赵构派到京兆府出任实职了,京兆留守,也就是整个陕西路军政最高首脑。
就在赵构上任的第三天,李延庆便陪同赵构来到了泾川银矿,泾川银矿位于耀州的云阳县,整座银矿由三十余座山头组成,这些山头分布在方圆三十里内,高空俯视,就像一朵巨大的莲花,在莲花的中心便是支撑银矿的后勤重地孟店镇。
银矿虽然只有三百名矿工,但三百矿工加上他们的家属至少就有上千人,上千人吃喝消费都必须依托城镇,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