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解到各州,改由陕西路统一录取,这就避免了从前陕西路各州众寡不均的弊端,比如京兆府是三十名士子录取一人,而到绥州,七个人就能录取一人。
当然,李延庆也给了朝廷充分的理由,战乱导致河东路以及陕北沿边各州的民众大量逃往关中,各州究竟有多少读书人已经很难统计,所以李延庆要求实行跨州科举,也得到礼部的同意,另外考虑到大量河东民众逃往关中,礼部在上次一千五百个发解试名额的基础上增加八百个名额,也算是一种特殊照顾。
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便是在京兆府参加发解试的士子占据了整个陕西路的八成,一共有三万多名士子汇聚京兆城。
所以瀚林酒楼里不仅有京兆府的士子,还有陕西路其他各州以及河东路的士子,众士子以地域相邀,三五同乡好友聚会,使酒楼内异常热闹。
今年京兆府的主考官已经定下来了,由知府李光出任,这几天士子们都在谈论这位主考官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章风格,考中举人有很多好处,就算省试考不上进士,但至少也能入官衙为吏,谋取一个不错的饭碗,而且还可以进府学继续深造,三年后再考太学,以后也有为官的机会。
这时,一名士子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大喊道:“重大消息,朝廷已批准京兆府学升格为太学,扩大到三千学生!”
这个消息顿时使酒楼内鸦雀无声,随即又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士子们激动万分,作为读书科举人,大家都知道京兆府学升为太学的好处,这就意味从府学出来后有资格为官了,而且学业优异者还能得到同进士出身,京兆府学升级,显然首先将惠及陕西路的士子,让他们怎么能不欢欣若狂。
靠窗边一酒桌前坐着六名来自太原府的士子,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惊愕之余都皱起了眉头,几人窃窃商议道:“就不知我们河东士子能不能进京兆府学读书?”
“应该能吧!”
一名稍微年长的士子迟疑一下道:“太原府学一半的教授都加入了京兆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