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只能压榨巴蜀三路,但现在巴蜀百姓的税赋也很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若再加军费,恐怕就会造反了。”
李延庆没有接话,他沉吟一下道:“今年上半年的税赋成都府路好像还没有缴解给我们,我记得没错吧!只有梓州路和夔州路送来的。”
赵开点点头道:“按理应该八月份就送来,我已经连催两个月了,他们只得答应马上就送,可到现在还没有给。”
“看来我得亲自跑一趟了。”
李延庆随即对赵开道:“后来出发去巴蜀,赵使君一起去吧!”
“卑职没问题,且容卑职先回去把事情安排一下,后天跟随都统南下。”
赵开的官衙里还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解决,他便行一礼,先告辞走了,这时,李延庆对王贵冷冷下道:“调集一万骑兵在蓝田县等候,随即听候我的命令!”
两天后,李延庆踏上了巡视巴蜀的路程,这是他第一次前往巴蜀,当然也是他出任川陕经略使以来第一次南下。
朝廷任命李延庆出任川陕经略使,更多是出于财政上对陕西路的支持,以巴蜀的钱粮来支撑陕西路的西北中心地位,并不是把巴蜀划入他李延庆的势力范围,他只是巴蜀名义上的最高政务官,至始至终,巴蜀的官员也并没有向他汇报过什么政务。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路途不便,但更重要是朝廷对巴蜀从未放手,这一点李延庆心知肚明,他虽然主管川陕政务,但却不能真的把手伸进巴蜀,那就会成为朝廷大忌了。
巴蜀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在天下大乱之际很容易出现独立的趋势,所以便有天下未乱而蜀先乱,天下已治而蜀未治的说法。
自古以来,中央朝廷都对巴蜀在行政上采取分治的手段,两汉分为西川和东川,隋唐则分为山南西道和剑南道,在宋朝也分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和夔州路三个大的行政区,就算到后世,也要把巴和蜀分开,成立各自的行政区。
李延庆走子午谷南下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