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隐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38 白银的游戏(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现象。

    这时候的欧洲人已经从不同国家金银兑换的比例中看见商机了,用北美矿山里产出的白银拉到中国去兑换黄金和各种名贵货物,然后运回到欧洲这样不仅能够赚取正常的商业利润,同时还可以赚取金银汇兑中的差额利润。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户部应该赔偿英国100万两白银的条约赔款,那么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傻傻的用船拉着这一百万两白银回国。

    他们会在大清就把这一百万两白银花掉,一部分可以兑换成金子,而更多的则是用白银购买丝绸、茶叶、瓷器甚至猪鬃、皮革……等等东方特产品。

    银子留在了大清,货物却被拉回了伦敦,这些货物在伦敦出售之后,政府和承包商得到的可是金本位的英镑啊。

    这才是十九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模式,也正因为如此纵观整个晚清市面上的白银越來越多,以银本位來衡量物价,你就会发现市场上的东西越來越贵了。

    康熙年间四九城一套小四合院一二百两银子也就足够了,但是到乾隆年间同样的四合院就要八百到一千两纹银,而到了同治年间明明饱受战火摧残的大清,物价却更高了,那样的四合院沒有三四千两白银是绝对下不來的。

    还有一个旁证,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元宝巷里的豪宅,总造价就花掉了50多万两白银,而在康熙初年朝廷整修三大殿的拨款也不过一百多万两。

    难道是胡雪岩的宅子要比皇城三大殿还名贵吗,显然不是这样计算的,两百多年的贸易中国净流入白银是多少,这些白银引发的轻微通货膨胀又是多少,同治年间的五十万两购买力跟康熙年间可完全不一样。

    肖乐天清楚的看到了问題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是朝廷沒有钱了,严重的赤字让中枢根本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连百官俸禄都要打折扣的朝廷,还能有什么威慑力。

    而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大量白银淤积,不是说中国沒有钱,而是朝廷无法动员出來,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