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隐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849 拉粉丝(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贵族制度中去。

    欧洲人全都傻了,华族法典那庞大的人民上下流动体系一下子就抓住了整个欧洲民众的命脉,甚至让一些民间的学者都啧啧称叹。

    这个世界上社会结构一定是金字塔形的,社会充满了阶层也充满了等级,底层民众无时无刻不向往提升自己的阶层,那样的机会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欧洲曾经无比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的欧洲人眼中,一个国家居然能给最底层的百姓一个上升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独木桥,这也是伟大的。

    而现在华族法典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更是让欧洲人惊叹,一个月前对欧洲百姓还无比陌生的华族,在这一系列的报导中居然鲜活了起来。

    肖乐天的媒体战终于进入了第二阶段,那就是对华族的贴金!

    花钱,花重金来推广中国的文化是肖乐天无法回避的责任,一张张照片再加上一篇篇的记录文,欧洲百姓终于亲眼看见了长城,看见了瓷塔,看见了紫禁城,看见了江南水乡美景,也看见了高原大漠的荒凉。

    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欧洲,本来在那个时代欧洲探险家们就可以靠探险照片和文章赚钱而且赚的还不少。

    这说明欧洲当时的读者群体有一种非常庞大的市场,了解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怪,是当时报纸的一项重要生意。

    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初,确实有那么一批人是以这个行当为生的,探险家、记者、摄影师……甚至只不过是一名留学生。

    他们离开欧洲到全球各地,只有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用照片记录下来并配上精美的文字,把这样的稿件打邮包发到欧洲主流的报社。

    这种投稿基本上只要不是造假都能得到刊登,而投稿者也就能得到一份很丰厚的稿酬,甚至有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们,就靠稿费都能够让他们在伦敦巴黎过上上流的生活。

    如此可见当时人们对猎奇的渴望了,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

    有市场就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