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些大师确实是非常有风骨的,这个安迪不得不承认,没有安迪要打造一座小型苏州园林博览园的巨大吸引力,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师未必会远赴重洋的过来给他这位洋鬼子出力。
由拜石园深入,穿过竹林夹道的太湖石径,豁然开朗,已来到南北中轴的中心庭院。
“这是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那边是狮子林堆石,拙政园小飞虹、芙蓉榭。。。目前只是初具雏形。”
安迪满意的点点头,而利马也被这里只是雏形的美景所吸引,三面环抱的水池,屋檐尖角上翘的亭子,墙上镂空带着美丽图案的窗口,走廊,小桥还有横跨两边的飞桥,对她来说真的是感到非常新奇的同时也感觉这一切犹如一幅画一样。
整体转了一圈下来,安迪非常的满意,自己的这个园林博物馆的规划,真的是个绝妙的点子,到时候,把自己的天朝古董摆进去,绝对相当于“收藏一座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
要知道当前,房地产市场被西方建筑风格一统天下,园林正面临着严重断代危机,大师匠人的缺位、传统手艺的失传以及私家园林的超高成本等等,都让园林渐行渐远,几近绝迹。
看着一个个古稀之年的大师匠人,安迪知道,他这座集香山帮大师手艺只大成的园林是这些大师的收山之作,更甚至可以称之为绝唱。
而桃花源的价值到时候恐怕会成为很多人慕名的人间仙境,而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就算是天朝,真正还能在市场上交易的园林也仅有个位数而已。
所以安迪很早就交代了此次负责监管桃花源建造的团队,这些大师们想用什么材料,尽可能的满足,不要吝啬一些小钱,什么由水杉,菠萝格制作的立柱,5万美元一株的湾湾真柏、20万美元一对的脚盆黑松,一一按照要求买来,为的也不过是那些大师们对于整体景致的点睛之笔。
而安迪如此慷慨的表现,也让这些大师们几乎是掏出了自己毕生的技艺追求,来完成自己的收山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