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州中有意大利为主的区域。
但有些地方比较例外,比如说因特拉肯。这里是单纯的德语州,但德裔精于制造,生活简单,搞旅游真是太为难了。
法裔和意大利裔生**漫、善于交际和美食,于是这个小镇就成了三语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都有群众基础。因为有交流的刚需,所以时间一长,大家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三种语言都可以掌握。
别以为会三种语言就能洋洋自得,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相当于家庭妇女、老头老太太档次。既然是旅游区,必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各种语言都掌握不太可能,挑比较容易的德语、英语学学还是能办到的。
所以在小镇里,但凡是三十多岁以下的人基本都会五六门语言,每门还都说得不错。再好学一些、走过南闯过北的,搞不好就能再多会几门,甚至连中文都有人会。
洪涛只走了三家店铺,就遇到一个手工艺品小店的店主会几句中文,他来过不止一次中国,照片装了好几个大相册,走过的城市比洪涛这个中国人还多。
要问为啥德裔瑞士人还得学德语,难道瑞士德语和德国德语不一样吗?还真不太一样,连洪涛这个听不懂德语的人能都听出很明显的差别。
德语其实可以分成好几种,有高地德语,一般是指德国南部、奥地利、瑞士这一片区域使用的德语;还有低地德语,主要是德国北部、西部、荷兰、比利时部分地区的语言。
高地德语区的口音和语法也不太统一,奥地利德语和德国南部的口音相近,瑞士德语与德国口音差别有点大。反正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到了瑞士,不熟悉十天半个月,百分之八十照样听不懂。
但瑞士德裔却天生就能听懂多一半德国德语和奥地利德语。这有点像中国的地方方言,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听不懂粤语,可是粤语区的人却能听懂其它地区的部分语言,至少不会一个字都听不明白。
那江竹意怎么就选了因特拉肯定居的呢?这还真不是洪涛的指示,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