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却是转到书报摊买了当期的《收获》,回来的时候,梅秋萍自然埋怨了好一阵子,好几块钱呢,爸都说了,杂志社有寄几本的,花这个钱干什么?还没赚几个钱呢,就大手大脚起来了?
结果接下来一有空,梅秋萍就捧着杂志看,冯振昌就说,“这么贵的,我还是会去和那老板说,退了好了。”
“算了吧,买都买了,还拿回去退,不是让人瞧不起吗。”
这天下午,两个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没少跟来照顾生意的同学搭讪,“这一期的《收获》你看了吗?那篇《一个都不能少》的小说,是我儿子写的。”然后收获或真或假的褒扬不少。
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冯振昌骑着三轮车,朝小学那边赶,然后到高中,到晚饭的时候,再回来停在大学门口,等到远处海关钟楼上响起八点的钟声,他们才准备回家,冯振昌骑车,梅秋萍走在后面,遇到坡或者不平的地方,她就在后面推。
回到住的地方,已经快九点。
这是一个城中村,当然,准确的说,现在还不能叫城中村,其实整个省城,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城中村。新建的高楼大厦少,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放开,新建的住宅楼也都有数,都是些多年的老房子。没有经过大拆迁,再规划,再开发,马路没有后来那么多、那么宽、那么直,马路边的树倒是比后来的多,比后来的大。
住的地方在靠近铁路,当地人在那一块盖起了一片两到三层的小楼,多是用来出租的。前后两排之间的距离不到三米,前面一排楼里的人打个哈欠,后面一排的就会传染,很是仄狭。巷道里的水泥路面,都已经老化或者被压坏,坑坑洼洼的,到了下雨天就更遭罪。
冯振昌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和底楼的门,在巷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分散在省城各个地方讨生活的人也都回家了,几个孩子在巷子里嬉戏打闹着。
他们边推着车边一路打着招呼,“回来了,今天还烧鱼,这么舍得,肯定赚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