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狭长。
从嘉峪关到敦煌有八百里,从敦煌到哈密又有八百多里,从哈密到吐鲁番还是有八百多里,他的国土就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十分容易被敌军拦腰切断。
最有可能切断他的国土的人,就是北边的瓦剌。瓦剌虽然现在还不强大,但在后来的历史中,曾经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是个不得不重视的威胁。
自西周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就一直受北边的游牧民族的骚扰,不论中原王朝如何强盛,都没有办法消灭他们,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北边是无穷无尽的,游牧民族又是逐水草而居,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等过两年缓过劲儿来,再接着南下入寇。
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备受北边的游牧民族的骚扰的,就连盛唐也只是坚持了一百多年。只不过这些骚扰大多数规模不大,或者说是没有大到足以灭亡中原王朝的地步,因此在史书中只留下了寥寥数笔的记载,不为世人所知。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一直无法摆脱这个噩梦,直到两百年后的隆庆时期,大明两位杰出的政治家用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做生意。
说到底,蒙古也好,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也罢,他们南下抢劫无非就是想搞些钱花,再加上中原王朝很多时候不修武备,抢劫成本很低才会这么做。
如果大家都偃旗息鼓,放下刀枪来做生意,合法的赚钱,那谁还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抢劫?高拱和张居正就是抓住了蒙古人这个心理,再加上整饬武备,让他们明白南下抢劫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这才彻底解决了明朝的北部边患问题。
自此之后,北方的蒙古诸部,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过明朝,若不是后来明朝的政策失误,造成了后金的崛起,将来的历史走向还真不好说。
朱楧就是想效仿张居正和高拱的变法,以坚强的武力为后盾,然后在和包括瓦剌在内的少数民族政权做生意,这样就可以平息战争的隐患,为
-->>(第3/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