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对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6/9页)
大多都被与江南资本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东林党否决,崇祯对此也无可奈何,最后穷死了。
阉党其实是天启皇帝培养的嫡系势力,完全服从皇帝的领导,无论是搞钱还是搞人绝无二话,不会像东林党那样站在皇帝的对立面,专门用祖制来跟皇帝过不去。
其次,将所有的监军太监撤到宫里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也失去了自己的耳目,无法了解前线的情况,前方打了败仗,几个人商量一下掩败为功皇帝也不知道。就算不敢明目张胆这么干,打起仗来肯定就没有之前卖力了。之前有监军在后面盯着,谁也不敢耍滑头,因为监军就是皇帝的耳目,就相当于皇帝在后面盯着,谁不好好打,监军都看在眼里,到时候向皇帝参你一本,保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崇祯将这些监军都撤了,前方的将领们自然欢呼雀跃,因为没有人盯着他们干活了,他们可以偷懒了,可打可不打的仗就会不打,真打起来,比划两下子就撤,不肯出死力。回去就跟皇帝说对方如何如何势大,我方处于如何如何的不利地位,找一堆借口来逃避处罚,反正皇帝也不知道。
崇祯皇帝撤掉监军之举,是造成明朝末年将骄兵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拿西北的例子来说,其实一开始造反的不是李自成那种吃不饱饭的流民,就他们这些流民就算是闹也闹出不什么大乱子来,因为他们纯粹是乌合之众。
西北民变的骨干其实就是军人,根据《明季北略》记载,最初是一群苦大兵欠了一个举人的钱还不上,那名举人仗着自己有功名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苦苦相逼,最终把这些兵逼急了一刀宰了那名举人,顺势反了他娘的。
如果崇祯不将各地的太监撤回去,不压制东厂锦衣卫,说不定就不会有西北的民变。因为我们知道,西北刚一开始闹灾荒的时候,是崇祯刚上台的时候,有前任留下的老底子,手头还是很宽裕的,因此立即下令拿出十万两银子来来赈灾。
结果钱刚到西北,就被那群当官的装到了自己的腰包里,十万两银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