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朱楧也没有闲着除了为娱乐场所选择地址的事情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关心学校建立的怎么样了。
国民的教育问题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宁愿少挣一点钱,也要普及义务教育,让所有的肃国人民都识字,让他们都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为将来肃国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从设立督学大臣一职以外,朱楧完全做了甩手掌柜,将肃国的学政全都扔给了俞恩远,还没有来得及去考察他的工作成绩。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敦煌城内的学堂已经盖的差不多了,第一批学员也已经开始上课了,是时候考察一下祖国的花朵们的生长情况了。
根据朱楧颁布的法令,凡是肃国的国民,不论男女在十五岁时都必须到学堂里来上学识字,学期为一年,这一年不收任何费用,学校还管一顿午饭和一顿晚饭。
消息传出,举国一片欢腾,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识字,有出息啊?在封建社会,读书识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光是请教书先生就得花一大笔钱,那些个能考取功名的人,除了聪明刻苦以外,都离不开家里面的大力支持,要不然根本撑不到考试的那一天。毕竟不管人多么聪明,多么努力,总要先吃饭吧,饭都吃不上,家里老人病了都没钱治病,还读个屁书!
现如今,肃王殿下爱民如子,竟然免费让全国的孩子们上一年学,还管两顿饭,自古以来,哪有贤明如此的国王啊。这比给他们减少几年的赋税还让他们高兴,自己的孩子好了,要比自己好了值得庆贺的多。
朱楧没办法一下子弄出那么多学校让全国的孩子们都去上学,只能先在敦煌建立几个试点,试点成功之后,再由各个郡县过来取经,在各地实施,确保每个县有一所学校。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有的一个县的面积比中原一个市都大,让孩子们每天走读上学实在是不方便。
因此,朱楧规定各个学校除了免费提供伙食以外,还要免费提供住宿,那些住宿在学校里的学生也不能白住,要帮学校干活,种菜地
-->>(第4/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