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朱楧看来,那个名气十分巨大的一条鞭法并不是促成张居正改革成功以及万历中兴的主要因素。因为一条鞭法说到底只是税收领域的改革,涉及的层面比较有限。而且一条鞭法最主要的还是给商人们提供方便。因为一条鞭法规定,从今往后大明朝的赋税不收实物,全部改成征收银两。
谁有银两,当然是那些商人们。这样以来,普通的农村百姓就会收到商人们的盘剥,因为朝廷规定不能交实物了,之前能用来交税的小麦和大米现在都行不通了,必须先去换成银子。
而这时候,大明朝的那些精明到脑袋都冒烟的商人们就会趁机加价,借此盘剥继续用银子交税的百姓。
比方说,平时一石米能卖一两银子,但由于你急着交税,我只能给你九钱银子,你爱卖不卖,不卖就没钱交税,交不上税就得吃官司,说不定今后还要蹲大牢。所以说,那些商人们借着这一条鞭法狠狠地发了一笔。
但是,总体来说,一条鞭法还是有益于百姓的,首先,大明朝的商人不止你一家,你出九钱银子,还有出九钱五的呢,商人们之间有竞争,所以没办法对老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只能一个人少来点,以量取胜。
第二,交银两比交实物更容易核算。之前交实物的时候,当官的说你这石米质量不好,只交一石不行,得交两石,你也没话说,没关系的话只能吃哑巴亏,毕竟这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行不行全在当官的一句话。
而现在不同了,所有的税收折合成银子,一两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二两,当官的赖不掉,你还敢说皇帝制作的钱是假的不成?虽说他们还会想其他办法来一下字,但说好了只是一下子,不能找后账,因此捞的少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不少。
最后,交银子的成本要比交实物的成本少很多,从一个边远山区将一百石粮食押运到省城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要远远大于押运一百两银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所以一条鞭法推行之后,还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节约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