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的****。
皇太极就是做好了这两件事,渐渐地将后金全部控制在手里,避免了像蒙古人那样,老子一死就分财产,从而保持了对明朝的战略进攻态势。
皇太极死后,清朝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关口,当时有实力有威望继承王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他们实力相当,战功也差不多。不过,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在这一点上是比较有优势的,他继位是正当合法的。因此,多尔衮的手下劝他自立,像后世的石达开那样,将队伍拉走单干。
虽然说以当时多尔衮的实力就算是自立,豪格也奈何不了他,但是多尔衮是个识大体的人,他拒绝了自立。他的理由是,虽然明朝在松锦之战惨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底是立国两百余年的大国,其底蕴还是很丰厚的。松锦之战后不久,吴三桂不就迅速地收拢了残兵败将镇守宁远,稳住了明朝在辽东的阵脚吗?因此,他认为,明朝现在虽然出于劣势,但仍然不能小看,如果我们搞分裂,搞内斗,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等明朝平定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再调转枪口来打我们,我们就危险了。
能在大胜之后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得不说多尔衮算是个人物。最后,在他的这个团结大于一切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双方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决定还是拥立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但是由豪格改为了六岁的福临,并且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由此才将清朝又一次团结起来,避免再一次被分家产,从而为他们入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一点,不要看不起古代的西北地区,也不要以为农业文明就一定比畜牧业文明强,大家都是低科技。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楧镇守的西北地区论繁华程度虽然比江南差了好多,但是那并不是因为西北地区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的缘故,而是因为战乱以及冯胜弃地的原因,彻底荒凉了,大量的牧场良田被毁坏,变得跟荒漠一样没有价值了。
前文介绍过,河西走廊之地是水草
-->>(第5/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