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做塞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他真的很蠢吗?(第8/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祖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两个流氓里应外合把如此信任李景隆的建文帝的江山给搞没了,这样以来,人们就会更加同情建文帝,对朱棣的行为则更加不齿。

    所以,为了衬托出朱棣的英明神武,以及造反时的被逼无奈,再加上造反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李景隆只好做白痴了,因为只有白痴才能将之前的史料都圆过去。

    这个推论有两件事可以佐证,第一件事就是朱棣兵发南京之时,李景隆率先打开了金川门投降,就像迎接新时代一样,十分的殷勤,而且朱棣登基之后,还对他委以重任,每次朝廷讨论政事,李景隆都站位于诸位大臣之上,引起了靖难功臣的不满。直到他被包括周王在内的一堆人弹劾倒台。其中的暧昧态度实在是令人怀疑。

    第二件事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登基之后,觊觎皇位很久的汉王朱高煦公然造反,明宣宗本来打算派靖难老功臣阳武侯薛禄平叛,但是杨荣以李景隆的例子劝告他,他才决定御驾亲征。

    如果李景隆单单是愚蠢的话,明宣宗只需要派个有才华的将领就行了,这个薛禄的能力就很不错,从朱棣起兵夺取北平九门时跟随他作战,积功封侯,军事才能肯定没的说。

    再加上当时还有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青史留名的战将,但明宣宗拒绝了他主动请缨的请求,说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刚即位不久,也许还有怀有二心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可见,明宣宗对他们这群武将的防范心理还是很严重的,这也不是没来由的事情,因此在靖难之役时,明仁宗就像李建成一样守在北平,功绩并不显著,而汉王朱高煦则是率军随父亲朱棣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最重要的是,朱高煦跟武将集团的关系很好,在朱棣立储君的问题上,永乐朝的武将们也大都是站朱高煦的,这也使得朱高煦以李世民自诩。

    这就跟李景隆的事情有几分相似了,李景隆跟朱棣的关系很好,平叛的时候就算没有通敌,至少是放了水的

-->>(第8/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