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写着让他年内返京,在京城里陪着他和郜氏过年,再晚的话,怕是就耽误了,毕竟回了京城之后,还有一大堆应酬等着他呢。
临走之前,朱楧派人通知了一声渠忠信,他们合伙开的绸缎铺、茶叶铺以及瓷器铺里的货卖的差不多了,这次顺便带着他一起到江南地区进货,相信有他肃王和李景隆的招牌,沿途的官员也不敢刁难。
此外,朱楧还带了一些烤鸭店、火锅店、娱乐行业的技术人才,打算趁着老朱还活着,将他的产业推广到整个大明朝,赚全大明的钱,为他积累招兵买马的资本。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加上卫兵之类的总共有好几千人,还是从嘉陵江转入长江走水路回京城,因为这条路线既省时又省力,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如果是远距离的迁徙,放着水路不走只走陆路,那纯粹是脑子被门夹了。
光看这仪仗队的气势,估计就没有哪个海盗团伙敢于抢劫,朱楧和李景隆等人顺利的回到了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府。
“京城还是那么繁华啊!”朱楧看了一眼这阔别已久的金陵城墙,想起朱元璋为了建造这个根本之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心中无限感慨地说道。
李景隆站在船头,身体比朱楧稍稍后退了一步,同样也是意气风发的笑道:“是啊,经过陛下这么多年的治理,京城的繁华不亚于历朝历代。不过,京城繁华归繁华,但这三年来的变化不大,不像殿下所镇守的肃国,短短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贫瘠之地一跃而成为了不亚于江南的富庶之地。”
这马屁拍的真舒服,朱楧也是人,是人都喜欢高帽子,只不过有的人被戴了高帽子以后心里也就爽一下,淡淡一笑,云淡风轻,有的人则是信以为真,忘乎所以。
朱楧很明显是前一种人,对李景隆这个丝毫不费成本的马屁只是报以淡淡地微笑,道:“曹国公过奖了,这都是托父皇的洪福,要不是他老人家给了肃国那么多支持,寡人也弄不成今天这副场景。”
就在二人这样一言一语的交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