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法国铁甲舰的装甲。
而黎塞留的铁甲是两百毫米。
前膛炮的极致一样凶残。
所以一千码距离上,就是明军战列舰也挡不住三十二磅炮。
就像英军战舰也挡不住四寸炮一样。
而超出这个距离的话,明军的大炮尽管精度高,但终究不是装了稳定器,或者集中式火控,或者有一大批参谋动用机械式计算机计算弹道,甚至连吉野号级别的测距仪都没有,纯粹依靠炮手的人品,在不停晃动的战舰上,是很难击中目标的。
更何况英军此时已经拼命,所有战舰都在不停拉近距离。
尤其是明军还有六艘战巡。
后者的防护水平和战列舰可不是一个级别,在这样的距离上就连英军的十八磅炮都抵挡不住。
最终双方的战斗就演变成了这种堪称糊脸式的肉搏。
双方的大炮在都能击穿对方的距离上,拼命地向着对方倾泻炮弹,尤其是英军的六十八磅炮和明军的六寸炮,全都使用开花弹对轰,每一枚击中目标的炮弹都能造成巨大损伤。不过这一点是英军倒是绝对劣势,他们实际上只有两艘一级舰能装这个,毕竟他们的大炮后坐力要由木板承受,不可能装太多这个,而明军的大炮都是在钢制骨架上,后坐力是由钢铁承受的,而且还有初级的缓冲装置,所以英军两艘一级舰总共才四门六十八磅炮,而实际上因为射界只有两门可以使用,但明军却有整整二十二门六寸炮,而且是旋转炮架可以同时指向侧舷。
主炮数量有着绝对优势,而且九十斤炮弹在装药量上比六十八磅炮弹同样有着绝对优势。
另外就是线膛炮的精度优势。
这样的距离毕竟不是英国人习惯的四百码糊脸,一千码距离上滑膛炮的精度和线膛炮有质的差距,尽管前者有数量的绝对优势,但命中的炮弹甚至还不如明军多。
这保证了明军的胜利。
一艘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那些在护盾后的炮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