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咸丰已经逃到了凉州。
得知这个消息后,僧格林沁弃归绥沿黄河赶到凉州与咸丰会合,这个算得上对大清忠心耿耿的蒙古人保护着大清皇帝继续西逃,他们漫长的逃亡最终止步于迪化,并且在迪化召集蒙古各部大会继续以大清皇帝为尊,同样第一支哥萨克骑兵也在他们的欢迎中到达,不过这一次到会的只有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一部分,漠南蒙古的一部分王公选择了向大明投降。
尽管他们被废除了一切官爵。
甚至就连他们和家人都被强制性迁移到了南京,他们的牧区由大明驻军并代管,从那些牧民以后每年所交税里抽一部分作为他们的生活费……
当然,给他们多少这个就得看心情了。
而且只能领三代。
但即便是这样,漠南蒙古的一些王公还是选择了投降,这些年的战争已经耗尽了他们的青壮年,尤其是作为最早奉诏南下的乌兰察布盟各部几乎都没青壮年了,那些女人带着小孩在草原上艰难度日的场景,连那些王公们自己看着都想哭。而在僧格林沁弃山西和宣大后,他们已经直面明军兵锋,要么投降要么灭族,他们可不认为那些女人带着小孩能抵御堪称所向无敌的明军,最终这些蒙古王公们悲凉地接受了他们的命运,一人给神皇写一份纳土献地的上表,然后到南京被圈养了。
而另一部分没有参加的,包括僧格林沁的老家科尔沁各部在内,则继续跟随盛京的鬼子六。
后者事实上形同割据。
鬼子六在东北八旗和东蒙古各部王公拥护下,以盛京留守身份控制东北,只剩下名义上还算咸丰的大臣,尤其是在他亲妈自杀后,他和咸丰之间也就只剩下点香火情了。
而且他已经直面明军。
而他哥哥也不可能给他提供任何支援,实际上鬼子六或者说东北那些留守的八旗甚至想过投降,但可惜他们的特使在山海关外就直接被就地枪决了,这样他们也就别无选择了,他们在此后的五年里,一直为生存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