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驳船,甚至连帆都不用直接划桨,当然,杨丰肯定要给它加上帆的,后者实际上是小驳船,原本历史上甚至用这种小船将货物一直运输到蓟州。还有脚船,三板划船,这些就都是些小舢板了,可不要小看舢板,北运河经常出现水浅需要用这东西载货划到通州的情况,而且他运粮运兵都是顺流,不需要考虑动力问题,这样用这些小船就更便捷。
至于回程并不重要,就像那些小舢板,哪怕一次性运输完就扔掉都划算,反正太行山里有的是木头,砍下来找个小河放下来就行,邺城和枋头堂阳等地的造船一天就能造一堆小舢板,哪需要管回程的问题。
这里面最大的剥船也能装三百石粮食,一船就赶上陆路几十辆马车了。
这还不算速度优势。
当然,大型沙船也得有。
毕竟他还得兼顾近海,而且无论清河还是黄河,水量最丰沛季节也是可以航行此类船只的,明朝早期河南征集的粮食都是运到大名府小滩,然后交由官属的遮洋船运输,也就是说无论黄河还是运河北段其实也都能航行遮洋船,而明朝早期漕运的遮洋船就是沙船,后期才逐渐改成运河制式的浅船。
因为之前一直在备料,他的材料储备充足,接下来的大半年里,杨丰可以说全力造船。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年春天。
在这期间慕容俊毫无反应,事实上他也没法反应,慕容强试探性进攻了一下襄国,结果在半里外差点被一枚两百斤重石弹砸脑门上,这枚在地上跳跃滚动着,把他手下两名最骁勇的军官砸成烂肉的巨石,让他的头脑一下子清醒过来,然后紧接着就下令撤回了常山。
慕容俊还派出骑兵试图袭扰。
然后他的骑兵也悲剧了。
全民皆兵啊!
就连女人都能拿着最新式带上弦器的钢片弩把他们当兔子射。
因为钢铁产量不断增长,再加上经历数十年乱世,老百姓无比清楚武力的宝贵,当杨丰允许普通人购买武器后,这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