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粉碎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八五章 支部要建在基层(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四川还是去江南都随便了,反正两地都足以让他立足。

    总之赵桓已经开始布局了。

    或者说他已经开始提防他弟弟了。

    这样杨丰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天晚上曹辅和几个精锐的侍卫就缒城出去,后者分头向洛阳,开德也就是濮阳,还有南边的邓州送信,而曹辅则拿着封有赵桓亲笔圣旨的腊丸,趁着河水刚刚解冻,摸上一艘小船沿汴河顺流而下直奔归德,他走后的第二天早晨,朝堂上国师舌战群儒的内幕就登上了小报……

    大宋的报业很发达。

    哪怕没有杨丰的拔苗助长时候也是小报漫天飞,连蔡京的谣都敢造还假托圣旨逼得蔡京亲自出面辟谣,而杨丰把这些家伙组织起来并且规范化管理,加上了活字印刷,新式排版技术,还有新式造纸技术加成以后,已经基本上算是真正的报纸。这套东西杨丰玩得已经很熟练,毕竟他在临安搞过一次,而临安的情况和汴梁没区别,他几乎就是原样复制一遍,但不同的是因为没有得到官府授权仍旧是小报形式,甚至还跟开封府在斗争中,开封府禁止他的报纸流通。

    当然,这毫无意义。

    开封府的人又不敢去天清寺查这些小报的源头,最多抓那些私下传播小报的,这……

    这同样毫无意义。

    在杨丰之前的那些小报和开封府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汴梁城内没有一份小报是合法的,但这丝毫不妨碍其在民间泛滥,之前开封府做不到的现在当然更做不到了,甚至开封府的差役很多都偷偷加入拜国师呢!

    这个不可能查禁。

    然后通过这些小报,汴梁百姓很快就知道了国师是如何为民请命,在朝堂上直斥那些文官,同样也开始对大宋目前情况的根源进行讨论,尤其是大宋的土地兼并,话说这城里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土地的,无论那些难民里面的佃户或者说客户,还是城里那些被逼进汴梁谋生的失地农民,对于这个问题可是无比敏感,尤其是再鼓吹一下唐朝均田制,鼓吹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