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比干自家活一样用心。”
“的确是这样”李隆基点点头:“这个郑鹏,办事还真有一套,仅仅三个月,就修了近八十里的路,还是高标准,了不得,比朕预计的还要快。”
高力士领会李隆基的想法,扭头问跟在后面的郑鹏:“郑将军,咱家有个问题,不知方不方便问。”
“方便,方便,高公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项目的进程不错,特别是那些壮力的精神风貌很好,不知郑将军用什么方法?”高力士径直问道。
“也没什么创新,就是分摊责任制,把人分伙分队,以伙为单位,让他们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即可,提前完成就可以休息,不休息选择工作的,有奖励,超额做得越多,奖励也就越多,相反,不能在限量内完成的,就要接受惩罚。”
高力士有些不解地说:“郑将军,咱家知道,工地上只有一部分工匠是聘请过来的,剩下的不是从吐蕃押解里来的吐蕃战俘,就是你府上的家奴,不用对他们客气,不肯干活,抽他们就行,给他们一碗干饭吃,已是天大的恩赐,还给他们赏赐?没必要吧。”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奴隶,初期多战俘,现在战争相对少,罪官也不多,可唐律规定奴隶所生的儿子,自动归为奴籍,这就是家生奴的由来,对主人家来说,家生奴比养牲口还划算,以至市集设的奴市,年初到年末都那么兴旺。
郑鹏解释道:“高公公,一个人主动卖力工作和被动假装努力工作,效率相差得太远远了,先不说善心不善心的问题,讲求效益,怎么说呢,用同样的钱可以做更多事,何乐而不为呢?”
“郑将军的意思,分摊责任制的效果好,咱家可以这样理解吗?”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郑鹏高兴地说:“高公公真是才思敏捷,没错,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好,在分摊责任时,就事先做过估算,把他的劳力充分利用之余,但又给他们留有希望,让他们卖力地干,举个例,平整一块地,正常要十天完成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