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高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13 公开筹借(第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借钱,向老百姓借钱?”李隆基有些疑惑地说:“郑爱卿,怎么个借法?为什么不向亲朋好友借?”

    “有时候,人情比债大,再说微臣要筹的数目也很大。”

    高力士有些疑惑地说:“郑将军的名气是大,可百姓也不能无缘无故借钱给你吧,刚刚郑将军也提到,需要筹备的钱款很大,普通老百姓手里没多少钱,得跟多少人筹备才够?”

    郑鹏信心十足的说:“公开筹备,不会拒绝亲朋戚友、大官巨富的钱款,至于老百姓肯不肯借,只要给予一定的好处,许以一定的红利,想必他们会很乐意。”

    “什么好处和红利?”高力士追问道。

    “筹备的钱,每一百贯为一份,只要花上一百贯,就可以得到特制的凭证一份,凭着这份凭证,可以得到名仕酒坊送出的好酒一坛,拿着凭证,可以到我府上的帐房换回钱银,凭证持满一年,可以领取二贯钱的利钱,购买得越多,利钱和回馈也越多,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后面可能还有一些变动。”

    郑鹏的话音刚落,李隆基一脸吃惊地说:“怪了,听郑爱卿的说法,不像老百姓存钱进银号,也不像郑爱卿借利钱,这方法倒是新鲜。”

    柜号很早以前就出现,先是一些有信用的商家或有实力的人,给出一种类似批条的方式,帐房认出自家主子的笔迹或暗记,凭批条履行合约,这是最早期的柜票,随着社会的发现和交流的加强,慢慢衍生了柜号,不过把钱放到柜号里保管,需要就时间的长短和钱款的大小给保管费,异地取用还要给手续费。

    郑鹏的方法,跟柜号很相似,虽说是借用,但可以随时取回,为什么又要送礼、又要给利钱呢?

    “回皇上的话,微臣不是缺钱的人,只是一时周转不过来,暂时借用百姓手里的闲钱,他们解微臣的燃眉之急,微臣也要对他们有所回报,算是互为互利。”郑鹏一脸认真地说。

    后世没有柜号,取代柜号的是银行,存款有息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放在古代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