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只有一次,李林甫不会客气,地价能压一分,相当于能赚一分,一开始吃相就不好,后面也不准备改了,充分发挥自己人脉和权力的优势,想尽方法压价,还跟当地的地主豪绅、官员勾结,大发征地财,对于那些敢反抗或要告他的人,也进行无情的打压,一时怨声沸腾,名声越来越差。
郑鹏对李林甫的行为不闻不问,一门子心思放在修路上。
逢山开路,逢水架桥,遇到绕不开的地方还要挖隧道,为了加快速度,不时还要用火药进行爆破工程,此外,还要准备大量的沙石、枕木,而铁轨需要的铁材也要不断测试、改进,蒸汔机方面的研究也不能放松,每天忙得团团转,偶尔想起,才关心一下李林甫征地的进度。
生活充实,日子过得特别快,暑去寒来,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过去。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遗憾的是,绿姝和林薰儿还是没有如愿一索得子,二女虽说嘴上没说什么,可眼里、脸上全是失落、幽怨,就是惠贤的绿姝,也埋怨郑鹏经常在工地忙乎也不回家,她们怕郑鹏熬坏了身子骨,隔三差五派人给郑鹏送去各种补品,可能补得太多的缘故,郑鹏第一次流了鼻血。
有遗憾,也有高兴的事,经过一年的努力,长洛指近部捷报频传,因为人手充足,还利用了火药爆破帮助,一年的时间就修了超过二百里,差不多完成三分之一,这是郑鹏分成几段同时开工的结果,当然,修的路还是土路,平整方面不足,排水等设施也没有做,跟后世那种标准作业没得比,不过在科技水平低下、没有大型机械辅助的大唐,已经堪奇迹。
修路进展神速,望牛墩和蒸汔研究工坊也传来好消息,刘铁头经过一年日以继夜的研究,终于找到一种符合制作铁轨的材料,初步测试的数据很理想,郑鹏已下令在极端的环境下测试,要复测完成,就可以大量生产;从三宝号抽调过去的能巧匠对郑鹏提出的蒸汔推动非常感兴趣,在郑鹏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研究,也取得初步的成效。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