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神,李隆基柔声地追问道:“又是满意,又是不满意,爱妃此话何解?”
武惠妃开口说:“陛下,郑将军送的这面玻璃,是稀世珍宝,臣妾看着它能更好的打理容妆,非常好,这下臣妾为难了,说不满意,对有违自己的本意,要是说满意,就不能听到郑将军作的诗了,真是好生为难。”
看到武惠妃楚楚可怜的样子,李隆基心中一软,马上说道:“爱妃放心,朕相信,郑爱卿不会让爱妃为难的,你说对吗,郑将军。”
说话间,李隆基把目光放在郑鹏身上。
郑鹏还能说什么呢,只好苦笑地说:“为惠妃娘娘作诗,是微臣的荣幸,最近俗务繁多,有些日子没有执笔了,要是做得不好,还请惠妃娘娘见谅。”
惠妃淡然一笑道:“朝野有一句传闻,郑将军出品,必是佳作,本宫就静待将军佳作好了。”
郑鹏连说过誉,然后开始绞尽脑汁,想着用那首词来完成任务。
就在郑鹏“酝酿”的时候,李林甫一脸妨忌地自言自语:“姓郑的田舍奴,就会哗众取宠,不知所谓。”
邻桌的张拯压低声音说:“阿耶,郑将军真生了得,能文能舞,能写诗也能作曲,今晚又要名动长安了。”
说话间,张拯看着郑鹏,眼里露出羡慕的眼神,在他眼中,郑鹏犹如偶像一样的存在,要是自己也能像郑鹏将军这样威风,这辈子也值了。
张九龄趁机训示道:“为父早跟你说过,多学多练多思不会错,不要用时方恨少,为父第一次见郑将军时,他不过区区一商贾,无名无位,就是文采不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种洒脱、不拘束缚的品性,断定他的成就不会低,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他。”
一想起郑鹏借诗会宣传卤肉,张九龄就有种有趣又想笑的感觉,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郑鹏成了将军,晋了候,可他还是选择在重要场合趁机为他的东西做宣传,看来是吃习惯了甜头,不舍得放了。
“孩儿谨遵阿耶教诲。”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