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高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53 傲骨铮铮(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大动作,对张九龄来说,算是早早出局。

    “世事无棋,老夫几番沉浮,一度致仕在家赋闲,从第一次被贬时起,每一次都有人说老夫这辈子完了,可每一次都能重回长安,李侍郎知道什么原因吗?”

    李林甫下意识地说:“有贵人扶持?”

    “错!”张九龄一脸傲然地说:“因为老夫是张九龄。”

    张九龄的话声量不大,可语气异常坚定,可以说掷地有声,一时间,李林甫不知怎么反驳。

    不得不说,张九龄要才干有才干,要才华有才华,要声望有声望,在朝野都是声名在外,就是他的政敌对他评价也很高,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忍到现在才对“不配合”的张九龄动手。

    今天张九龄是离开了,可谁敢保证朝廷有事、大唐有难或皇上想起他时,一份奏折又能登堂入室?

    李林甫心里有些震动,可面上一点也是没有表现出来,冷冷地说:“可惜,张九龄也是血肉之躯,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刻离开长安城。”

    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在这里大言不惭,这次跟以往不同,是惠妃娘娘亲自出手,可以说,只要武惠妃存在一天,张九龄就别奢望有回到长安的机会。

    要不是张九龄的阻拦,寿王李瑁在三年前已取代李瑛入主东宫,成为大唐的储君,武惠妃对张九龄恨之入骨,哪里还会给他机会。

    张九龄脸色一暗,不过他很快振作精神,面无表情地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某已尽了心力,亦问心无愧,倒是李侍郎多担心自己的巧言善变,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想不到张长史年纪大了,可火气一直收敛,这辈子可是白活了。”

    “李侍郎也算是朝中大员,可品格比市流儿还不如,学的礼义廉耻怕是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放不投机半句多,从此别过。”

    “大路朝天,各有一边,江湖路远不再见!”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