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谦让一下,一旁的绿姝眼疾手快,生怕黄老伯反悔一般,一下子收起,笑脸如花地说:“替我家小郎君谢过老伯。”
“不谢,不谢,小郎君不嫌弃就好。”黄老伯高兴地说。
等黄老伯走后,绿姝两眼冒着精光,高兴地又把铜钱数了一遍,这才小声问道:“少爷,你怎么认识那么多的?”
“易经先生有教啊,计算一下就行。”
“少爷真是厉害,一个名字,那黄老伯高兴得把钱都倒出来了。”
有了黄老伯的效应,都不用吆喝,很快一个姓赵的中年人主动坐下
傍晚太阳快要下山,驿路的人越来越少,二人这才有些不舍收起摊子,忙着往县城的方向走,得赶在关城门时入城,外面又冷又不安全,还是在城里安全点。
“绿姝,我们赚了多少钱?”
“回少爷的话,我们现在有五十二文钱,三斤米,还有鸡蛋、肉干、青菜、瓜果等一筐。”绿姝眉开眼笑地说。
钱数了好几次,铜钱上都擦得发亮,很多人选择用瓜果等东西酬谢,足足装了大半筐,连买米买菜都省下。
这下可好,早上还想着有个馒头就满足,晚上可以大吃一顿。
少爷真是厉害,不少客人看到他那么年轻,刚开始时还有些小看,可在少爷三寸不烂之舌的努力,一个个都是面带笑容离开,有一个大方的大叔,还送了二人一条三斤多重的肉干。
回去的路上,绿姝兴致很高,边走边问:“少爷,你真是厉害,起的名字个个都说好,对了,你为什么有替黄老伯的孙子起名黄畦?”
“庄户人家,最大希望是有自己的田地,畦字有田有地,老人家自然喜欢了。”
“赵姓的那位大叔呢,为什么替他儿子起名赵展鹏呢?”
“很简单,姓赵的大叔虽说也是庄户人,可是他穿的衣服是绸的,说话也得体,家境应该不错,这种人家,目光不会仅盯着田地,更希望儿孙出人头地,有个鹏字就是鹏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