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使、严党核心的他,再从慈城老家得到这百花酒就容易了,但因为百花酒酿制不易,产量不多,赵文华手中的百花酒也是有限。
除了今日献给严嵩的这一玉坛百花酒外,赵文华怀里还有一坛这样的百花酒,不过玉坛雕琢比严嵩手里的南极仙翁坛更为精致,乃是一个龙形四耳提环玉坛,坛身上还刻着一副有名的青词对联“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而且玉坛中的百花酒也更为香醇、滋补,赵文华一直贴身揣着
至于为何没有一起献给严嵩,那就只有问赵文华自己了
“文华,你觉的朱平安此人如何?”严嵩将手里的百花酒放在抽屉内,闭目养神了片刻,然后缓缓睁开眼睛扫了赵文华,缓缓问道。
“朱平安是个聪明人。”赵文华斟酌了下,回道。
“哦,聪明在何处?”严嵩问道。
“他刚刚来拜见义父时,所言,所行,能看出他的敬畏,他在讨好义父。”赵文华一边给严嵩倒茶,一边说道。
“嗯。”严嵩微微眯了眯眼睛,然后又微微摇了摇头。
“不过可惜的是,朱平安他敬畏、讨好义父有之,但却没有表态站队。当初弹劾赵大膺一案,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赵文华见状,又接着补充道。
“年轻人,有些心气正常。”严嵩捋着胡须缓缓点了点头,“不急”
赵文华也跟着点了点头,“义父所言甚是,只要他聪明,就不怕他不识时务。”
“汝方才所言榜下捉婿,可是让我有些意外。”严嵩品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看着赵文华缓缓道。
“义父,你观我上次所献东南倭患七事何如?”赵文华没有直接回答严嵩的问题,而是问他上次献给严嵩的东南倭患七事那篇奏折草稿怎么样。
“汝所献七事,首以祭海神为言,请遣官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