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17章 又闻“剑来”(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恰是百转千绕嘤嘤啼啼之中的进出之好,恰是快枪如骤雨后的一发不可收拾之美妙。

    如登仙境。

    这一次,更在其上。

    脚下紫鲲君临,腰间佩剑写意,天大地大,我只一剑去,平这人间不平事。

    执剑一生,所求快意,不正是如此?

    抬头,春日依然在头顶,不见漫天星辰,苍茫之中,难以触摸那星空的浩瀚无穷,在这座无穷尽的苍茫星空之上,世间万物皆蝼蚁。

    低头,则千万里江山尽收眼帘。

    脚下紫鲲,身影庞大至三四百米之巨,铺展双鳍之后,宽亦有数百米之大,几乎遮掩了半天天穹,紫鲲金色长须十根,尖锐高如房宇,犬牙交错,威势无端。

    此刻负着李汝鱼,满身心的雀跃。

    李汝鱼看唐诗。

    唐诗背负着一座白玉京,轻按腰间剑。

    但十二层重楼在李汝鱼脚下那条三四百米之巨的紫鲲对比下,依然显得渺小,只是存在感一点也不弱于巨鲲。

    反而更胜一筹。

    如今她即将出第十四剑,已是人间谪剑仙,自是能看见李汝鱼脚下的紫鲲。

    忍不住讶然说了声难怪。

    只是话语随风去。

    李汝鱼听不见。

    也无须听见,事已至此,青衣唐诗的十四剑不得不出,而自己也必须接这一剑,否则岂非成了一场闹剧。

    就算此事无关天下,彼此二人也必须出剑。

    这是剑者之心。

    唐诗出剑。

    剑十四,归去势。

    名字似乎没有先前的不动明王势、怒目金刚势、神人背剑势和仙王弃剑势来的霸气,倒是多了股小清新之意。

    当年唐诗也曾好奇的问恩师,为何叫归去势。

    完全不够霸气。

    叫一剑仙人跪势、剑倾天下势之类的岂非更好?

    那位喜欢喝酒,整日里都飘逸若仙,对世间万事万物都不伤心的谢姓恩师于是轻笑着说,“暴雨骤狂之后的宁静风景,天青地清如重生,那才是最为美好之处,况且,这一剑你若是练至极境,忍这苍茫东土的陆地神仙、陆地剑仙,在这一剑下都得归去。如果这都不算霸气,那什么才叫霸气?”

    那时候的唐诗还是灿漫的总角少女,心比天高,歪着头问恩师:“将这一剑练到极境?可您不是说过,十四剑之后有十五剑,如今的天下,十五剑之后甚至应有十六剑,弟子难道不能练到十五剑么?”

    恩师笑眯眯的抚着自己的发顶,说十五剑啊……还没有人能出呢。

    唐诗不明白,反问:“那您呢?”

    恩师不说话了。

    似乎是思忖了许久,才叹了口气,“也不行。”

    但唐诗看出来了。

    那是恩师第一次对自己撒谎——他其实能出十五剑,只是不明白,这么简单一件事,恩师为何要欺骗自己。

    十五剑,对于恩师而言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

    但无论如何,唐诗觉得如今的自己,已经将剑十四练到了极境,极境的剑十四,在东土可让陆地神仙和陆地剑仙归去,那么大凉呢?

    当可令圣人归去。

    千年春秋一夕仙,长生不若红颜欢,世间安得万般全,不如归去临慕渊。

    这是恩师对归去势的理解。

    但在唐诗心中,归去势一剑之下,任你是谁,也请归地狱去。

    这才是归去势。

    一剑刺出。

    青衣唐诗手上的剑,仿佛成了一个黑洞,瞬间的功夫,天穹方圆十数里之内,所有的光彩尽数失去,不见春日不见青天。

    只剩下那座白玉京还在。

    其下笼罩的锦官城,更是一瞬从白昼入夜。

    在极致的黑暗之中,没人知道唐诗这一剑在哪里,会从何处刺出,刺出之后,又会有何等的威力,但所有人明白一点:这一剑可引出天地黑幕的异象,其威力只怕已经是匪夷所思。

    李汝鱼置身黑暗之中。

    他除了白玉京之外,天地外物什么都看不见,如被无边的黑暗束缚,也看不见唐诗,只能看见那一座白玉京,更不知道唐诗这一剑会从何刺来。

    低头,脚下的紫鲲亦不见。

    仿佛在刹那之间,改天换地置换了时空,来到了星空之外那片苍茫无穷之中。

    然而那无穷无尽的黑幕,却仿若真实存在的物体,泛散出难以言说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