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159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零一十五 嫡长子(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继承制,是一个规矩,一个为了成方圆而定下的规矩,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更改的事实。

    嫡长子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操纵,但是若是遵循立贤不立长的规定,就会产生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即所谓“贤”是什么?

    贤明大家都喜欢,可何为贤明呢?

    贤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能以人的意志转移,爱民如子却优柔寡断,果断远谋却嗜血杀戮,怎么选?

    越是重要的事,就越需要有明确、清晰、广泛的评判标准。

    相比起含含糊糊的所谓贤明,立嫡立长要易于操作得多,而如果以贤明为标准,那么这种苗头只要一旦出现,很快就会有人开始钻这个空子,支持废立,投机钻营,营造出贤明的假象来争取利益。

    贤明是可以伪装的,更是可以通过利益的交换来获取的。

    一个皇子心怀天下,对待官员不留情,为了保护国家根本利益而愿意对官僚出手,即位以后清洗吸血的官僚,这样的人在官僚当中的名声自然不好,大家都认为他嗜血残暴,不能做皇帝。

    而另一个皇子善于笼络人心,保护官僚集团的利益,官僚会说他不好吗?

    百姓不识字,没有话语权。

    于是“天下”肯定都说另一个皇子贤明,是古今第一贤明之人这种话都能说出来,那他登基之后,国家利益都被官僚吃光了,国家的根基就会受损。

    那这个时候,如果立贤不立长,那就是保护官僚利益的皇子登基,国家就等着完蛋吧,皇权就等着被削弱吧,大政府就等着成为小政府失去天下吧。

    一旦确立立贤不立长,朝政的中心就变了,什么平叛安民和边疆稳固,这些事都变得再也不重要了。

    朝廷里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谁要来当太子,谁来继承着偌大的家产,大家的精力都在这上面,没人关注国家大事了。

    历史上,此类纷争史不绝书,一旦产生这样的争执,那么到了最后,所谓的谁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