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元和方海宗等军就地坚守街垒,巷战耗敌。然后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见机行事——换句话说,也就是打到那里算那里。
天色终于微明了,公历九月二十五日、农历闰八月初三的清晨七点刚过,在吴超越的亲自指挥下,也在吴军重将曹炎忠的亲自率领下,六千装备精良的吴军将士兵分两路,分别从已经重新疏通的神策门和旁边的城墙缺口处,向着太平军在南京城中的街垒阵地发起了进攻,正式拉开了南京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吴军已经停止了在龙脖子战场上的佯攻,所有军队全部用于监视除神策门外的南京十二道城门,在城门出口处抢建阻击工事,挖掘壕沟埋设地雷,布置火炮封锁道路,时刻防范太平军弃城突围。吴军水师的舢板船队也几乎全部驶入秦淮河,在河面上来往巡逻不绝,随时准备帮助拦截太平军的出城之兵。同时为了预防万一,吴军还做好了随时炸毁南京城各道护城河桥梁的准备。
七点二十一分,大战正式打响,兵分两路入城的吴军将士继续分头行动,一路由曹炎忠部将刘堪率领,沿柳巷向太平军李容发的阵地发起进攻,目的是拿下台城,直接威胁洪秀全的天王府;一路由曹炎忠亲自率领,走红庙街东进,向太平军吉庆元部的阵地发起进攻,目的是击溃吉庆元军,接应下关三门外的吴军钱威部入城。
杨秀清其实真不是完全在蒙洪秀全,吴军在城里的巷战确实打得十分艰苦,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被街道两旁民房院落中的冷枪暗算,只能是小心翼翼的一边清剿街道两旁的潜伏敌人,一边缓缓向前方推进;也每每受阻于太平军连夜抢修街垒工事,被迫使用移动缓慢的重炮轰击开路,推进速度十分缓慢,伤亡明显要比在城外野战时为多,弹药消耗更是巨大。
推进最吃力的是刘堪这一路,因为太平军正在组织城内全力抢修从台城到清凉山的新城墙,太平军在柳巷这条路上可谓是集中了重兵保护,李容发和方海宗两军共守柳巷,马台街上的袁得厚部也派遣小股军队游击骚扰刘堪的侧翼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