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朝廷派出的使者军机大臣文祥更是碰到了巨大困难,始终没能说服英国的香港总督老包令同意出兵。
这里必须得普及一下历史,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因为太平军就进攻上海一事与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谈判破裂,还有因为洪秀全强迫英国外交官员巴夏礼向自己下跪,英国军队的确接受了满清朝廷的请求出兵参战,帮着清军多次重创太平军,还帮着清军收复了包括杭州在内的大片土地。然而在英国国内,却仍然有巨大的反对参战声音,尤其是英国的众议院,更是强烈抗议英军帮助清军野蛮屠杀太平军,最终在一八六四年逼得英国首相巴麦尊重新采取中立政策,只不过太平军当时已经遭到了致命打击,败局已经无法挽回,英国重新采取的中立政策才没能帮到太平军什么忙。
在原来的历史上尚且如此,在这个满清外交大权被吴超越无耻窃取的历史层面上,满清朝廷再想求得英国出兵助剿自然更没那么容易。首先光是一个政变集团的政权是否合法就足够文祥伤透脑筋吴超越早早就以满清外交部长的身份向英国驻华公使递交照会,公开宣称政变集团为非法,并且自己建立了清国临时政府,文祥要想求得英国军队出兵对付吴超越,当然首先得证明他代表的政变集团才是合法政权,也得证明吴超越组建的临时政权为非法无效。
甚至就连求得英国出兵对付太平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向吴超越学习的太平军不断调整外交政策,默许英国在控制地内销售鸦片,公开允许英国向控制地倾销各种工业品,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英国人的胃口,英国人自然不愿冒着丢失巨大市场的风险和太平军开战。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太平军比历史上更强,满清朝廷却远比历史上弱小,英国军队帮着满清朝廷剿灭太平军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玩了几百年大陆平衡政策的英国人自然不会傻到轻易答应替满清朝廷火中取栗。
不过也还好,文祥还有一张底牌就是可以向英国人无限让步,为了求得英国出兵,文祥不但承诺租借割让更多的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