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龙泽厚的食盐走私生意,让龙泽厚可以继续走私解州的食盐到关中牟取暴利。
再然后,刘坤一这才不紧不慢的催师西进,结果无处可去的阌乡知县陈成志果然选择了开城投降,清军潼关守将龙泽厚则秘密联络刘坤一,要求刘坤一故意诈败一次,让自己先给满清朝廷一个交代,然后再把潼关让给刘坤一。
刘坤一很大度的接受了龙泽厚的请求,故意派了一支炮灰团练为先锋攻打潼关,先让龙泽厚打了两个小胜仗,然后才发力攻关,而已经对满清朝廷有了一个交代的龙泽厚则故意露出破绽,有意让吴军炸开了潼关关门,然后名正言顺带着军队撒腿就跑,逃到了潼关厅去守城。既躲开了和吴军正面拼命的危险,又让满清朝廷不敢随便动他再动了他,潼关厅再保不住,关中平原可就悬乎了。
吴军的这些动作并不大,推进速度也明显不快,相同时间内夺取的土地城池甚至还比不上目前扩张速度大为放慢的太平军,然而在满清朝廷的眼中,那怕是不懂军事的鬼子六和慈禧慈安,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如鲠在喉,益发的把吴超越视为比太平军危险程度更高的敌人。
因为吴超越不象太平军那么瞎打一气,太平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杨秀清确实是个军事天才,然而却又是一个地理白痴,不知道扼战险要和分清主次,指挥用兵间完全是那里有漏洞就往那里钻,时常是打下了一大块土地才发现彼此间没有可靠的道路联系,无法互相呼应而协同作战,清军则是只需要守住紧要位置就可以控制大片领土,丢了的城池只要一有机会就可以靠着地理优势抢回来。
而随着杨秀清对太平军统兵将领的控制力度逐渐削弱,还有太平军军阀化苗头的逐渐明显,这样的情况还愈演愈烈,在很多省份都是表面看上去控制地盘大得惊人,实际上关键要害位置却仍然还在清军手中,难以甚至根本没办法有力控制地方,更别说是把夺占土地转化为后勤基地。
吴超越却不然,在吴超越的指挥下,吴军从不贪图表面上的开疆拓土,从不把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