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仍然是石达开担任陆师主帅,只是鉴于石达开的嫡系主力此前遭到重创的缘故,杨秀清不得不从其他战场抽调韦俊、曾立昌和李世贤三支军队北上鲁南,帮助石达开从陆路进兵北上。同时为了对付山东清军的里治步枪,杨秀清还把高价买来的击针枪、米尼枪和燧发枪分出一部分交给石达开,帮助石达开补强实力。
海路方面,杨秀清既无法亲自率军北上,也不放心把宝贵的舰队交给外人,便一咬牙把主帅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二弟杨元清,辅之以朱锡琨、杨辅清、范连得、林绍璋、曾玉秀和邱福恩等太平军老将,作战主力则是杨秀清自己的嫡系精锐,不但忠诚可靠,还大都装备向洋人高价买来的先进武器。
对于杨秀清在海路上的安排,洪仁玕颇有异议,很是担心没有多少指挥作战经验的杨元清难以挑起这个重担,也指挥不动范连得、曾玉秀和邱福恩等早在永安建制时就已经声名显赫的太平军老将,建议杨秀清要么亲自率军北上,要么就让成名更早、太平天国创建时地位更高的朱锡琨担任主帅。
很可惜,杨秀清没理会洪仁玕的决定不是杨秀清觉得洪仁玕是在胡说八道,而是杨秀清无法接受这个建议。所以杨秀清只能是听了春宫又正丞相蒙得恩的建议,把自己的佩刀金龙刀交给了杨元清,让杨元清可以随时代表升赏杀罚,借以节制诸将。
结果也不洪仁玕所料,当杨秀清正式宣布了这一决定后,不要说是功劳高资格老的朱锡坤和范连得等太平军老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就连杨秀清的本家兄弟杨辅清都是眉头大皱,既不看好杨元清的统兵能力,也不愿听从杨元清的指挥,和朱锡坤等人一样略带蕴色,只是畏惧杨秀清的淫威,不敢开口反对。
“不妙啊,我辛辛苦苦从洋人那里买来的舰队,不会就这么白白糟蹋了吧?”洪仁玕心中隐隐有这么不详的预感。
对洪仁玕来说还算好,杨秀清并没有冒冒失失的直接出兵,而是耐心的等待吴超越兑现首先出兵北伐的承诺。同时吴超越主动派人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