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纷纷,心惊胆战者不在少数,拿定主意只要情况不对就赶紧撒腿逃命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军心士气大受影响,甚至还有不少的中级将领都悄悄找到赵德昌、吴自发和丁宝桢等人打听消息,询问来敌数量是否真的有六十万,吴军后援何时抵达?人心惶惶,未战先怯。
这一点还直接影响到了冯三保的战场选择,原本在过于强盛的江浙太平军面前,在大胜关战场上立营坚守无疑是吴军冯三保部的最好选择登船撤退方便,粮道也有水师可以直接保护。然而考虑到西南吴军的士气斗志,不用任何人提醒,已经在战场上摸打滚爬多年的冯三保就知道在大胜关立营其实更危险,明白一旦战事不利,吴军败兵就很有可能不受控制的蜂拥冲向码头抢船逃命,到时候军队混乱不受控制,在人多势众的江浙太平军面前更是形同待宰羔羊!
置于死地而后生!好歹读过几天书的冯三保早在谢村当地保时就听说过这句话,靠着漂亮女儿的裙带关系飞黄腾达之后,不肯让女婿背上任人唯亲骂名的冯三保拼命学习军事时,更是不知道多少次听到过这句话,学习过这句话的含义精髓,所以也不用其他人提出建议,冯三保自己都明白只有把战场选择在雨花台,才能把自己军队的所有潜力给逼出来,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和太平军血战到底。然而……
“叔父,你可要考虑清楚了。”李鹤章提醒道:“立营雨花台迎战江浙长毛的主力,是可以收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但是到了雨花台被长毛重重包围之后,我们只要有任何闪失,可是连撤都没有地方撤。”
“而且我们还得不到水师的炮火掩护,还有粮食弹药的补给。”丁宝桢也提醒道:“雨花台地处内陆,旁边虽然有一条秦淮河可以运送粮草军需,但是三汊河和下关都还在长毛手里,我们的水师舢板未必有把握冲破长毛阻拦,把粮食弹药送到雨花台。到时候粮援一旦断绝,后果不堪设想。”
“那以你们的意思是,只能是放弃雨花台全面退守大胜关了?”冯三保反问,又忧心忡忡的说道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