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长公主说的。“是又如何?”
“天子少年失怙,又逢大乱,没有那么多陈规陋习,敢为人不敢为,非常难得。”
荀彧心中一动,随即附和道:“德祖所言甚是,陛下天资聪颖,的确有英主之相。等些日子,陛下召见你时,你亲眼见到他,必知我所言不虚。”
“我相信。”杨修点点头,又诡异地笑道:“你看到吴王也一样。”
荀彧笑得有些勉强。“听德祖这口气,似乎对吴王更有信心?”
“这一点,我觉得文若应该有同感。”
“我……”荀彧咂了咂嘴,笑着摇摇头,却不说话。
杨修也不追问,转了个话题,聊了几句闲话。水开了,杨修亲自提壶,将琉璃杯洗了一遍,然后放入一些茶叶,浇入小半杯水。水一入杯,茶叶浮起,舒展开来,香气弥漫,沁人心脾。杨修等了一会,将新茶滤去,又加入大半杯水,这才端到荀彧面前。
荀彧低着头,打量着杯中的茶叶升腾而起,在水中沉浮。他盯着看了半晌,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德祖,不加盐、姜吗?”
“不加,就这么喝最好。虽然初入口有些苦涩,却有回甘。”
荀彧眨眨眼睛,又道:“这琉璃杯是哪个工坊生产的?”
杨修抚掌而笑。“不愧是令君,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令君,你觉得这一只琉璃杯值多少钱?”
荀彧不答反问。“怎么,你这个大将军长史是来做生意的?”
“举手之劳而已,如果有生意可做,我是不反对的。”杨修笑了一声:“你们总不会像布匹一样,也行专榷吧?”
荀彧尴尬地笑了笑,无法回应。南阳来的布匹价格便宜,打压得关中的作坊无钱可赚,刘巴不得已,行专卖制度,不准南阳商人自由出售布匹,既解决了关中作坊的困难,又获得了大量的布匹,让朝廷手里有了可用的资源,唯一受苦的就是百姓,明明有更便宜的布却买不到。他不是主导者,但这件事他是知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