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持平。”
郭嘉拍拍胸口,大笑道:“那我就放心了,今年还能过个安稳年。”
孙策听得懂张纮的言外之意。八月上计结束之前收支平衡,九月开始肯定超支,而且是大幅度超支。鲁肃进军弘农不在计划之内,仅这项战事就动用两万人,多消耗军粮十余万石,其他费用加起来将近两个亿。如果这项战事不能迅速结束,他就需要征兵来补缺,每年增加的费用至少二十亿。这是一个大窟窿,别说郭嘉赔不起,他也赔不起。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每年超支两三个亿不会有什么问题,超出二三十亿肯定会有问题。
虽然致死的可能性目前还不存在,被人围殴还是很不爽。老子要造福全人类,却被这几个渣渣拖后腿。
“张相,贾诩、董越反复,若不予以惩戒,损失会更大。”
“大王,臣并非抱一味绥靖之意,只是不赞成轻率的进攻。常言道,攻守之势异,其力三倍,劳师远征的消耗更是惊人。辽东有马,又能牵制幽州,征之可也。河东虽有盐铁,非我急需之物,得不偿失,不如守边待敌。即使是对贾诩、董越施以惩戒,取函谷关,开其门户即可,何必长驱直入,直到陕县、弘农?由砥柱至壶丘,乃黄河中险绝之处,冬季水浅,水师尚能上下,春夏水盛,即使是战船也难通行,届时只能以陆运,消耗更大。”
孙策觉得张纮说得有理。鲁肃攻取陕县甚至弘农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威慑效果,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潜在的风险也不小。从战略意义来讲,占据函谷关就可以了,成本最低。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种事本来就无法强求一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总不能让鲁肃放弃弘农、陕县退回来。张纮也没这样的计划,他只是提醒孙策,不能轻率的改变预定计划,扩大战事的规模,尤其是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的代价就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一是攻守之势带来的成本,一是长途运输的成本。船运的成本最低,但黄河适合通河的时间很短,砥柱到壶丘这一段只能在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