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一边吃,可以节省埋锅造饭的时间和体力。临战之前,所有将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吃一个馒头,维持八分饱的状态,以便战斗开始后有体力维持长时间的厮杀。
半夜,朱桓接到了纪灵的第二份军报和任城督的官印。看到官印,朱桓又好气又好笑。都说九督之中,纪灵最低调,没想到还会玩这一手。他安排臧霸退守亢父,又交出官印,自然是表示不惜代价,要与董昭决战。他没有向朱桓求援,救不救由朱桓自己决断,看似很体贴,其实给朱桓出了一个难题。
纪灵如果出了意外,九督之一阵亡,朱桓这个主将如果没有一点行动,难辞其咎。
拿着纪灵的军报,朱桓忿忿不平。“谁说这纪灵忠厚?我看他就是个奸雄。”
陆议倒没说什么。百度笔趣阁MM,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能成为九督之一,纪灵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无能之辈。他这是以进为退,借机收拾人心呢。如果能救出孙观,当然最好,有了救命之恩,孙观等人以后再不听命令,就怨不得他下手狠了。救不出孙观,他也尽力了,没人能说他什么。如果朱桓来援,他说不定还可以打董昭一个反包围,立个大功。
不过陆议没和朱桓说这些。朱桓勇猛过人,谋略稍有不足,孙策派他做朱桓的参军,是为了防止出现重大失误,小问题和个人领悟那就要看朱桓自己了,总不能由他耳提面命,越俎代庖。
朱桓也清楚这一点,什么事都问比自己小的陆议不仅没面子,更辜负了吴王的一片心血。所以他如果和陆议私下议事,都会先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再由陆议补充。如果是有其他人参加的军议,则由其他人先说,他自己最后做总结发言,择优而取。
面对纪灵的第二份军报,朱桓反复考虑后,决定派水师继续前进,与骑兵配合,步卒则就地立营休息。交战的地点在济水以北,有水师协助,骑兵可以顺利渡河,及时增援纪灵,并保持联络。
将士们休息了,朱桓却不敢休息。他和衣而卧,保持随时起身的状态。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