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巨鹿三郡国交界之处,从南到北,有包括滹沱水在内的五六条大水,都呈东西走向,支流更是无数,看似适合水师作战,但此地河水的流量严重依赖季节,夏秋之际水量大,可以行船,冬春之际水浅,大型船只无法行驶,实际上适合水师作战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在大部分季节,水师能够进入的区域只有河间、安平、巨鹿,以巨鹿泽为终点。如果要进逼邺城,则不如经由黄河北上。
因此,水陆并进对冀州的威胁有限,进入冀州腹地主要依赖于步骑。对步卒来说,冀州的气候干冷,冬天时间更长,饮食以麦、稷为主,习惯以稻米为主食的江东兵很可能会不适应,严重的会水土不服。冀州冬天时间长,对守方有利,攻守长期宿营,如果防寒保暖的措施不到位,会出现因冻伤、风寒等疾病产生的非战斗伤亡。
一系列的问题讲下来,军师处的军师、参军们固然不敢大意,纷纷用心凝听,不乏有人拿出笔记,记下要点。旁听的中军将领们也纷纷交头接耳,小心讨论。秋后出征,中军将是主力,他们都要面临冀州的地理、气候,有些东西现在就要准备,准备得充分与否,关系到他们秋后能否立功,甚至能否生还。
对此不以为然的也不乏其人,有人向甄像求证。无极县就在刘晔所说的中山、常山和巨鹿交界处。甄像证实了刘晔所说的大部分情况,但他也坦承,他虽是无极人,但游历不广,对附近地理的了解不如刘晔全面。就他所知部分,刘晔所言属实,而且很有见地。
接着,一部分中军将领也证实了刘晔所言,尤其是负责斥候营的人,他们当初随吴王随视幽州,曾在冀州北地滞留过一段时间,所见所闻与刘晔所言相符。与军师处的军师随孙策起止不同,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深入冀州腹地,了解的情况更多。
讲完了地理,刘晔又开始分析人,主要是刘备、袁谭、袁熙,以及他们身边的文臣武将。他着重分析了刘备的性格。刘备是幽州人,幽州是边州,与中原重文教的气氛不同,游侠众多,尚侠任气,重实利,轻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