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的官员任“中正”,为正二品中央官,中正以家世、行状、乡品为标准查访评点州郡人士,将他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先由小中正列入记录,再报大中正,最后转入司徒,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是帝国行政制度的根基,但凡帝国官员,都是根据九品中正制推荐选用,由此造成现在的局面。即:帝国官员的选拔以道德为标准,而非能力,道德的高低又没有具体的考量依据,由此,几乎大小官吏全部出自帝都官宦之家,没有例外,官员们由此沆瀣一气,互相包庇,互相纵容,共同压迫百姓,更衍生出一大批与官宦有关系的士绅地主出来,帝国政令难出皇宫,陛下的威严名存实亡。
为了改变现状,需要效仿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恢复科举制度,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二、帝国需进行税改。帝国现行税负主要分为两块,一是田赋,即按土地征收的税负,享有土地者交税;二是商赋,即商业流通形成的税负,也可叫做过路费。都已不适应当下的形势。
先说田赋,陛下推翻司马氏暴政之后,将田赋减少一半,以此展示皇恩,体恤百姓疾苦。然而,田赋的减少并没能真的使得穷苦百姓生活变得轻松,却让一部分拥有土地的地主、士绅暴富,由此造成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力量严重的不平衡,使得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越发严重。
举个例子,本来一亩土地需要交三钱税,现在一亩土地交税一钱半甚至更少,减少的税收并没有用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是全部装入了地主的腰包,由此地主可以在当地招兵买马,建立武装力量,强迫农民以更多的劳动换取酬劳,反而加重了广大百姓的负担,形成了地主阶级的强大,再加上现行的选官制度,使得地主、士绅互相串谋,欺上瞒下,鱼肉乡里。
不仅如此,陛下在位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很多过去荒废的土地都被开垦为农用地,而这些土地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