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凡世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奇计(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实际掌控者何等狼狈。

    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间点上,烈儿站了出来,烈儿说什么,烈儿说楚绣的改革是对的,需要继续推进。什么意思,当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因为烈儿站出来以后有三点好处,第一点,明确告诉朕不是孤立无援的,有他站在自己这边;第二,既然事情必须解决,必须有人来面对群臣的逼宫,那么他愿意做朕的挡箭牌,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而他能够得到的是朕的绝对信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朝中群臣支持真儿的现状已经不能改变,那么干脆将他们都废了吧,以改革的名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一次大换血,新上来的人必然对他言听计从,必然对他感恩戴德,而由此死在刀下的亡魂因为有朕的庇护也奈何不得他。

    如果说真儿的行为能够一石二鸟的话,那么烈儿的计划就是一石多鸟,是最完美的反击手段,由此一来,将他和朕绑在了一条线上,同生共死,将来的好处自然大大的,而最大的好处无非就是皇位。

    妙,确实是妙,能够想出如此计策的绝不会是烈儿,是站在他身后的沈飞,只有沈飞才有如此的魄力,能够想出如此石破天惊的计策。

    这还不算完,再细细回味他的第二条建议,那就更是只能用天衣无缝来形容。烈儿说什么,烈儿说真儿斩杀忠良,是杀头的罪行,但考虑皇家威仪不斩杀他,予以软禁作为惩罚。这是什么意思,只有仔细推敲才能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是大有深意,可说是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天衣无缝的艺术品。

    从第一句话开始,他说的是真儿斩杀忠良,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定性!连朕都在犹豫怎样给整个事件做一个合理的定性最为妥当,他直接说出来了,事情是真儿的错,按照帝国法律应该斩首,经他这么一说,让朕马上有了一种如释重担心情舒畅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句话就更是妙了,他是这样说的,但是考虑皇家威仪,斩首并不妥当应该予以软禁,直到死去。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理解,同样是三点原因:第一,他和真儿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真儿是他的兄长,玲如意是她们的母后,不管谁未来做皇帝,玲如意都是将来的皇太后。留下真儿一条命,等于给对方一个面子,让贵妃不至于埋怨他。

    第二,还是亲生兄弟的关系。现在整个事件呈现焦灼状态,未来的走向要靠朕的心意决定,怎样发展谁都不能判断,他主动站出来,得了不少便宜不说还保全了兄长的性命,对外可以获得亲善手足的名声。

    第三,真儿确实杀不得,无论如何都杀不得,贵妃那边过不去,满朝文武那边也过不去,杀了他的后果实在无法想象。将之软禁起来就不一样,既堵住了群臣的口,也维护了朕的面子,并且给予了足够严厉的惩罚。就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软禁的真儿就算再有雄心壮志也早晚被熬死。更何况,这条建议是他拓跋烈,真儿的亲生兄弟提出来的,在外人看来也代表着贵妃娘娘的意思,谁都没有话说。

    由此分析便能够发现烈儿的计划真是非常奇妙,这样一来,既堵住了群臣的嘴,也让真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让他对朕的王座再也构不成威胁。

    再说他提的第三点建议:群臣家产应当抄没,家属由禁卫军看守,由他亲自看押。如果说前两点计策已经是妙不可言的话,那么最后这一项更是点睛之笔。

    群臣为真儿站脚助威,总要受到惩罚,杀人就严重了,因为杀掉一个其他人也必须死,帝都会血流成河,事态会扩大,但抄没家产就不一样,在外人看来,这是非常严重的措施,实际上那点家产对于王公大臣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真正的家底都在帝都之外,由此一来,抄没家产根本就是表面文章。因此后面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关键,那就是由禁卫军负责看押他们的家眷,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就地处决,并且由他拓跋烈亲自主持。

    这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我先抄你的家产给你警告看你老不老实,如果老实的话就没事,如果不老实就马上斩首,杀一儆百,如此一来,群臣非但不会怪罪拓跋烈,反而会慑于他的淫威对他百般示好;更甚之,烈儿将自己至于风口浪尖,让自己得罪所有的人,让朕的宠信决定他未来的生与死,这样一来,就算权势熏天朕也不能再猜疑和防范他。

    简直是完美,是一条一石多鸟,完美无缺的计策,能够想出这等计策的只能是为了颠覆一切来到帝都的沈飞!只有他能够拥有如此的魄力,也只有他能够说服烈儿冒此奇险。

    好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