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凡世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堕入地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净灵温柔地向他伸出右手,一个虚幻的佛影出现在他的身后,与净灵一道充满慈爱地触摸净心的头顶,看起来,虽然彼此以师弟和师兄相称,但是他的地位比净心高很多。

    “净心。”净灵的声音忽然化作雄浑的样子,仿佛来自天地之间,“净心,追随我、帮助我、支持我,我需要你的支持。”

    “阿弥陀佛!”净心合十双掌,抱住净灵宽大的禅衣哭泣起来:“阿弥陀佛,我们这样做会堕入地狱的对吗。”

    净灵一只手抚摸他的头顶,一只手持在胸前,慢慢抬头,目光虔诚地望着遥远的星空,仿佛在其中看到了某个人的身影,近似于无声地说道:“善哉善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极端偏执往往能够极致地追求一件事物的穷尽,由此获得难以想象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极端偏执者极容易走火入魔,一旦他的理想无法达成,一旦他达成目标的道路受挫,他便会堕入深渊,堕入魔道,做出常人绝对无法做出的事情,不计一切代价,不顾任何后果。

    极端偏执者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少数的存在,他们在失败的时候被当做疯子;在成功之后被视若神明,永永远远地供奉起来。

    由于这种偏执性格的存在,他们中有的为世界带来灾难,有的为世界带去和平和幸福,可以说既是上天赐予的瑰宝;又是可能酿成灾难的巨大惩罚,关键在于他们选择的路。

    雨,猛烈地下,没人知道为何嫌少见到雨滴的皇城长安在短暂的时间内又一次迎来了暴雨,没人知道这是否预示着灾难即将降临,没人知道,暴雨是否是苍天的眼泪。

    瓢泼大雨,带来了道路的泥泞,带来了山体的倾泻,灵隐寺的和尚们又一次走上城墙,诵经念佛祈求雨势的完结,无论这样做是否真的有意义,但生活在长安城的百姓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带来奇迹。

    身处绝境之中,人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比如当大地干旱,颗粒无收的时候,人们乞求僧人造雨;当雨量充沛,堤坝崩溃的时候,人们乞求僧人停止大雨稳固堤坝;当贫穷的时候乞求给予财富;当不育的时候乞求给予子嗣;当不得志的时候乞求予以前路的指引,每一次遇到挫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困难,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这是深深地信仰造就的依赖和软弱。

    佛宗,千年大派;灵隐寺,宝刹庄严。两者已经统领了凡世太久太久,以至于人民早已习惯于他们的存在,早已习惯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停止主动思考,去寺庙中寻求僧人指点迷津,在他们眼中,灵隐寺的僧人比自己的大脑好使的多了,僧人指向哪里,他们就走向哪里。

    就如沈飞说的,千年以来,佛宗的信仰为人间带去灾难,它让普通人甘于平凡,让上位者乐得享受,让万事万物看上去存在规律和平安宁,殊不知这份安宁的获得是建立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基础上的。

    看不到尽头的城墙将世界分成左右两边,里面的人欢天喜地,为所欲为;外面的人跌跌撞撞,终日为温饱发愁,为继续活着唉声叹气。百姓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解脱,想着超生,但僧侣们又会告诉你只有积德行善足够的时候,来生才能得富贵。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忍耐下去,由此让痛苦代代相传,永无止尽。

    佛教建立的初衷可能不是如此的,佛教信奉的轮回之说确实是存在于天地间的规则,但这套规则和理论自从与统治者搭上关系之后,就变质了,变成了奴役人民,奴役百姓的手段。犹记得佛祖曾经说过,众生平等,无高低之别,无善恶之分,佛教需要平等的给予世人关爱与启迪。

    可惜信徒们早已将佛祖的话忘了,让佛宗的教化成为了人民甘于现状、甘于平庸的手段,试想若世人失去了欲望,失去了争斗的野心,则世间万物失去向上的动力,永远踏步不前,同样的悲剧将以时间为梯度一次又一次上演。

    人间再不是乐土,人间是炼狱!

    沈飞惊醒了,为梦境中出现的恐怖所震惊,无论道宗的思想是否是对的,但佛宗的教化肯定是错的,人民过得并不幸福,人民过着不断接受施舍赖以度日的生活,活得像个乞丐一样毫无尊严,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扳倒他们。

    沈飞看到了陪伴在侧的纳兰若雪,看到了焦急等待自己醒来的烈皇子,轻轻抚摸若雪的发丝居然没有将之唤醒,可见自己养伤的时候她一定朝夕陪伴左右,心中瞬间被温暖,点点头,面相皇子烈道:“殿下,有事吗。”

    “道尊,你没事真是太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