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凡世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异人(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表达心中的感谢。

    如此,便是吃下一道菜的完整流程,繁琐的环节令人几乎品尝不到菜肴的美味,只能不断感受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带来的饥饿感,却必须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因为你不这样做,很可能被赐死。

    若干年前,一位不胜酒力的臣子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醉倒了,怎么叫都醒不过来,老皇帝直接命令禁卫军将他拖出去斩了,并且诛九族!

    所以,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饭局,更是对于皇室权威的宣扬,是对皇权至高无上印象的又一次加深。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间需以礼标明界限,不可僭越!由此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各尽本分,帝国运转才能有序。

    儒教的思想作为君主统治世人的重要思想之一,一直为历朝历代宣扬,直到拓跋珪谋朝篡位建立了北魏国,才将儒教废黜,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儒全部不支持他的做法,甚至鼓动天下儒生上书请奏还位于司马氏,由此拓跋珪废掉了儒教,只将儒教之礼保存了下来,是极端聪明的做法。

    与佛教和道教不同,儒教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起就与皇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儒教压根就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而生的。从汉武帝开始,后世的所有君主全部将儒教奉为国教,与佛教并列,入朝为官的先决条件是通过儒法的考试,而所谓儒法便是“君为君纲,臣为臣纲,万物顺序渐进,不可越轨而动”的这一套维护皇权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皇权的延续很有益处,由此儒生虽然不具有力量却是人间第一大教派,放眼天下儒生不再少数。

    拓跋珪出于自己的原因废掉了儒教,将佛教设立为唯一国教,改用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由此平民向上的通道几乎断绝,民间积苦,百姓积怨,在佛宗教化下不能爆发,使得矛盾日益尖锐,沈飞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站起决定扳倒佛教的。

    一场酒宴,将君臣之间的地位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鼓乐声达到高亢,第一道菜烤全羊被分发下去,上官虹日端起酒杯朗声道:“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众臣随声附和,与上官虹日一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老皇帝端起酒杯,哈哈笑道:“有你们的支持,帝国才能兴盛,帝业才可永存,朕干了!”这杯酒下肚,预示着之前的不愉快一扫而过,预示着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预示着拓跋真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同时预示着拓跋烈对老皇帝的作用有所减弱。

    一杯酒下肚,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实在耐人寻味!

    紧接着,老皇帝拍拍手道:“歌舞助兴!”

    在他手掌拍起的时候,鼓乐之音蓦然转至高亢,一队十三名身材苗条、穿着轻薄的年轻舞女如同翩翩而舞的彩蝶飞入养心殿中,左六人、右六人的分开,领舞面对陛下,细而有力的腰肢像水蛇那样摇曳起来,美丽不可方物。

    宫中长期圈养着舞女,但表演的机会并不多,这是因为老皇帝不是特别热衷于享受,每日里多数时间都在御书房中度过,有了闲暇时光也是听戏居多。

    舞女长期被圈养着,却无处施展本领自然憋得难受,要知道,似她们这等美丽漂亮的女人怎会甘心当个平凡无奇舞女,都是希望借着跳舞的机会被陛下看重纳为嫔妃的。由此一旦有了上场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尽办法展示曼妙身材和玲珑的曲线,展示身上的美。

    老皇帝这人很有讲究,除了肉体之外更加欣赏女人的才艺,对于舞女们的歌舞从小见惯了,没有特别大的反应,神色始终没有太大波澜,这让施展浑身解数博取陛下眼球的领舞很是受挫。

    等到鼓乐声停止,她们的歌舞表演也就结束了,领舞的目光在陛下身上流连忘返,眼中如有一汪春水含情脉脉而又**连连,希望在离开大殿之前被陛下叫住,坚定地命令今晚侍寝,可惜没能得偿所愿,陛下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她们。

    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虽然年迈,却拥有着坚定不移的目光,仿佛只有宏图大业能够挑起他的兴趣,与大臣们的猥琐下作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区别吗。

    领舞没有得到陛下的关注,反而更加欣赏陛下,感觉自己就是为了陛下而生的,若能为对方诞下一子,哪怕死了也值得。

    年过花甲还有如此魅力,都说“权力如同春药”着实不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