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最强大少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4章 蒸蒸日上的东京制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样才行,抚宁军编制有自己的任务管不了。

    于是真正损失的经济,就是这个时期送货上门的队伍,经常被骑兵姿态的不明马贼打劫。有许多抚宁县的产出物资被劫走,还发生了些伤亡事故。

    王雱不在的这四个月来,为此已经死伤三十多人。

    不明马贼到底是谁?

    谁知道呢,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兴许是三山七寨的土匪利用这个抚宁军被套牢的机会在谋利搞事,还有可能是和抚宁县有仇的曹首义出阴招。

    总之现在后方还好,但作为第一线的抚宁县,一直都持续在兵荒马乱的气氛当中。

    不过抚宁县本地人一个逃户没有,相反人口还在缓步增加中。这是因为大雱之前定下的政策:不追缴逃户,免身丁税。

    这个政策是战略级武器,一以贯之的持续到现在,当初那些躲起来的人,或是投靠了三山七寨的人不是傻子,从前期的观望,到中期的试探性加入,一直过度到现在,许多人都愿意来抚宁县了。

    既然不追究以往责任,又有税收上优惠,还有扶持,话说谁又真的愿意在土匪群中做奴隶呢?

    兴许就是这个原因,让三山七寨的土匪流失了不少奴隶,他们才开始利用时局抢劫抚宁县商队。不过这只是县衙领导班子的推测,无法真正坐实。

    这个时期大家各自都有难题,不过统一基调就是能忍就忍。王雱作为宰相儿子,知县老爷,也冒险在西夏境内周旋,与此同时宋国后方流言蜚语四起,许多消息都对王雱不利。

    想着这些,年轻的吕惠卿站在抚宁县新城墙上,背手皱着眉头,看着从北山矿区一车又一车的矿石源源不断运入县城。顺便,也有抚宁县叶无双厂里的焦炭水泥,装满推车后开始远行,源源不断向后方绥德军输送。

    叶家的确牛逼,王雱没能力推动绥德军大量使用这些东西,但叶无双有,现在她动用了从上到下各种渠道,大量推销水泥给绥德要塞。

    没有什么惊喜,战云密布的时候,永远是军阀们骗军费阻力最小的时候。既然王安石的政策是忍让克制,那就防守为主。且以此为理由,西北都转运使李参申请了大量防守经费,用于各地被动修建攻势。

    那么在韩琦都在用水泥的当下,获得了额外拨款的绥德要塞、曹首义并不关心水泥的性能和价格,对曹首义而言人生只有一件事:利益。

    以官方姿态采购叶无双的水泥,能有大量“返点”,这就够了,就可以把专项军费拿来用。哪怕水泥是坑货曹首义也不在乎,何况特么的水泥还真神奇又好用。

    所以没毛病,利用现在的紧张局面,叶无双西北投行业务爆发式增长,大量卖焦炭给绥德军区的民间铁匠,以便让他们升级锻造质量。另外大量卖水泥给绥德军官方,以分食这次额外的军费蛋糕。

    所以抚宁县真的没人可用了,叶无双的产能不够,订单生产不出来,早出现了用工慌,但凡能动的人,被国企机械厂冶炼厂挑剩下的那些,都已经被叶无双给聘用。

    也只有这个时候,叶无双才发现老叔当初有多英明,看似花费天价,采购了丧心病狂的一百二十台蒸汽机,吃下了西北机械厂的一半产能。

    现在真的发挥作用了,并且是独占,整个大宋连韩琦都没有蒸汽机,只有抚宁县和叶家有。

    人不够只有大量用机器。的确是人工便宜的多,但抚宁县不允许奴隶存在,而这个时节绥德军区的居民不大愿意来抚宁县干活。

    又加有老叔的内部消息:放心投资,宋夏战争现在看打不起来,王雱在西夏扛得住。

    于是叶无双手里的无数矿井,已部署了多达十五台以上的改版蒸汽机。由此一来,抚宁县人口没多少增加,但产能增加的丧心病狂。

    机器自己是无法工作的,一定要有匹配的传动系统。所以矿井传送带的总成,又只有找机械厂设计并定制,然后以坑爹的价格生产了十几套。

    京城方面小舅爷有内幕消息,听说叶庆华下血本订购了一百二十台蒸汽机,所以小舅爷闻到油香味,既然有蒸汽机,那么传动系统就能挣大钱,于是这个期间,曹集的煤场凭借先发的制造经验,也在开发各种传动方案。

    曹集的方案也能用,比叶家自己仓促研发的成熟许多,但仍旧不如西北机械厂。设计思路出入不大,但工艺质量等各方面都还欠缺功力,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少。

    所以在西北投行的招标中,哪怕曹集京城煤场的传动总成报价比抚宁县机械厂低三成还多,叶无双最终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