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1章 大手笔绝招(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期大量出现的画像砖上都还屡屡可见一手持剑一手持盾的剑盾士,还有像尹湾汉墓出土的《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上记载:盾九万九千九百一,剑九万九千九百一。

    盾与剑数量相等,汉剑是当时汉军重要的基础主用兵器。

    以重刺击为主,配合盾牌使用,适应战场需要的短柄长刃兵器。

    而张楠上辈子那会,那些个仿汉剑由于受影视剧和日漫影响,基本上做成了仿倭刀比例的双手剑,刃柄比有些甚至接近25比1!

    而且在21世纪,这个剑茎与剑身的错误比例随着汉剑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严重的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导致对很多对汉剑一无所知的新接触者产生形制上的错误印象,造成一错再错,有人说这还体现了不少现代华夏人对传统文化既缺乏认识也缺乏自信的现状。

    汉军打过无数次大规模战争,汉剑是为这样的大规模实战而生,一切都是为了杀敌、为了实用!

    因为汉剑必须配合盾、钩镶使用,柄不宜过长,否则剑首会磕手!

    加入汉朝军队使用“仿制的汉剑”,这仗还没打呢,自个的手腕就得伤。

    实用,一切为了战争!汉剑的刃柄比通常超过4比1,最多的是5比1,达到6比1的也有。

    像张楠手中正在把玩的这柄玉具剑,刃柄比就介乎于5比1至6比1之间,符合当时的实用主流。

    不仅有出土实物做参考,当初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桃氏为剑》中就明确记载:佩剑,身长五其茎长。

    由于现代仿汉剑参照倭刀25比1的刃柄比,造成在调整重心时过度依赖柄长,而正确的调整方法则主要依赖对剑身厚薄的控制,减轻剑身前部重量,使重心自然后移。

    然而现代仿汉剑往往做的过宽过厚,并且对厚薄的控制能力也很不到家,这其实是传统制剑工艺的一种退步!

    与如今基于明剑、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