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的圆形木棍上,最后甚至会缠绕成一个直径十多公分的超级大棒槌!要用的时候剪下来一截就行了,这样一捆裤带一家人甚至几十年都用不完。
不过这玩样就算在30年后也不是特别值钱,甚至算不上古玩,只能算是特色老工艺、名俗品,这手艺在有些地方还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楠家里就有几个这样的“棒槌”,都是家里传下来的。他这会对箱子里这几个“棒槌”兴趣不大,但因为花色充满桂省特有的风格,就拿起一个看看。
结果这随手一拿,张楠就知道有问题:太重了!
缠绕紧密的裤带卷本来就很有分量,家里有这玩样的人都知道,但有20多年古玩经历的张楠这一上手就知道手里这个棒槌有问题,因为这情况他上辈子听说过几次,还亲自碰到过一回。
木箱里大约有七八个这样的棒槌,还夹杂了一堆老土布一类的杂物。拿起一个、放下一个,很快所有裤带筒都过了次手,大拇指手指甲在旁人不注意时,在所有裤带筒中间凹进去的筒芯一头使劲划了划。
心中有底了。
拿着一个棒槌对旁边几个人说:“这裤带筒花色很有你们这的地方特色,名俗,和我们那的不一样。”
边上这几位还在因为张楠这位豪客看不上家里的东西发愁呢,一听他似乎对这几个这些年都没多少人用、只能当摆设的裤带筒感兴趣,那老王立马说:“这都是上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绝对一流,新房子里还有孩子他娘那时候带过来的。要不你都看看?”
“解放前的才有意思,这东西就是当个收藏的老民俗,市场上可没人要,谁家没几个?你说是吧老王。”老王媳妇嫁过来的裤带筒还可能是她自己做的,而且一定是解放后的东西,张楠根本懒得看。而且这会不能表现得太感兴趣——刚才在新房堂屋里,张楠看到墙上挂着两幅老人的照片,还有几张老画像,这家应该已经没有老人家在世了,老王他们极有可能不知道这几个裤带筒有问题,老人过世时应该根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