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七章 3吨!(第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能耐的。

    就像在五台那次,就算你公安能耐再大,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东西都不失散。

    都挖完了,当时埋藏这笔钱的方式也显露无疑:钱币是装在一个皮箱里,先把皮箱埋进长方形土坑,然后再往里边放铜钱。

    皮箱长度有一米五、宽70公分有余、深60公分多点——这是个超级大家伙!

    土坑四周并没有用砖砌,埋得也并不深(600年的漫长时间地转星移,这一块土地地势低,似乎发过几次大水,表土上有个几十公分的新淤积层,这点从土坑边缘断面上能够看出来。),当初似乎埋藏的比较匆忙,估计情况已经比较危急,不然会用砖头或石板弄个“小房子”的。

    话说这么大的皮箱可真少见!按照如今民航飞机登机行李箱尺寸55乘40乘20公分计算,这只皮箱的体积至少相当于14个那样的行李箱那么大!

    窖藏塞得海海满满,铜钱根据朝代、品种不同,基本上都含有1到3层不等的铅:一般皇朝国力越强盛,这制钱里的铅含量就越少,反之越多。

    有些烂钱、劣钱的铅含量都会多到离谱的程度。

    不过这一窖藏的钱币质量都还不错,基本没有劣钱。

    整个皮箱内部体积差不多有个07立方,因为铜钱加铅比重比纯铜还重,至少比重9。

    这样一算,要是这么个长方体是实心铜块,重量都过6吨了!

    整齐堆放的铜钱当然不可能是实心的,但还真是差不多有个3吨!

    3吨!张楠真是知道这批窖藏铜钱的珍贵:涉及西汉、新莽、唐以及五代十国的后周、前蜀、南唐等各国,还有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军阀小朝-廷的也多。

    最早为西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最晚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铸的“洪武通宝”,前后长达1500多年。

    虽然以宋代铜钱最多,但总体珍惜程度绝对全国第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